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咸豆浆与说书人  (第1/2页)
    这一觉,李恪睡得很香。    或许是适应了这里,或许是杨如意帮他驱赶蚊子,或许是他有了心安之处。    他体会到了“吾心安处便吾乡”这句话。    同时,杨如意也悠悠醒来,榻上的母子对视而笑。    二人在婢女的服侍下,洗漱穿衣。    李恪看着盆里那从冰融化成的水,知道自己必须通过修文馆的月考,留给他背书的时间不多。    “阿娘,我今日何时入宫?”    “大约申时以后。”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申时...下午三点钟上学???”    李恪对古代时间不熟悉,还是念了下口诀才数出来,并且一头雾水。    一旁红袖帮李恪整理好了领口,见其疑惑,于是笑道:    “三郎,圣人念夏日炎热,体恤皇家子弟读书辛苦,以及酷暑使人分神。”    “故而不设早课,夏季都是待申时入学直至夜晚。”    李恪恍然大悟。    他还以唐朝读书人那么安逸,下午三点上课到五点放学,合着是下午三点上课到八九十点放学。    “三点钟?”杨如意疑惑,见他没说话,就当是孩子胡言乱语了。    李恪想着下午三点才入宫,现在才早上七点,还有十个小时可以挥霍。    “阿娘,今日我想在府外吃早食。”    这三天李恪已经适应这个时代称呼,并且杨如意与院子里婢女也习惯他的口吻,以及他奇怪想法。    府外都是平民百姓的吃食,哪比得上秦王府......杨如意只给了红袖一个无奈眼神示意。    红袖去拿来了串有十几个武德五年所铸的开元通宝,李恪欢欢喜喜揣着零花钱就出门了。    普通人哪有零花钱...他是抱了他娘的大腿啊,这腿又粗又可靠。    呸!    他娘的腿可不粗。    ...    秦王府位于崇德坊之内,占据四分之一坊之地,曾是前朝宰相杨素府邸,是数一数二的豪宅。    坊内虽住着权贵大臣,也住着普通老百姓。    并且坊内衣食住行基本都俱全,若要更高级的,得去东西市。    整个坊内街道呈三横三纵布局,四周被坊墙围绕,只开东西两个坊门。    李恪刷脸出了秦王府,手里甩着那串铜钱,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    这里看看,那里看看,潇洒如风。    秦王府外很冷清,可是走出去一条街,便有了烟火气。    卖饼的、卖面的、卖菜的、拉货的、拉车的、赶路的。    眼前的画面,耳边的喧嚣声,忽然飘来的香味,组成了一副“清明上河图”。    “小郎君,上好的芝麻大饼要不尝尝?不好吃不要钱!”    “这是谁家的小郎君真是俊。”    “好像是秦王府的小郎君,羡慕啊。”    李恪先是被一个卖饼胡人大叔疯狂推销,又被气质脱俗的老妇人夸了,还被文雅书生认出是秦王府的人。    府外果然满是市井气息,与府内森严清净,大相径庭。    这是盛世的征兆。    逛了一圈,他这小胳膊小腿就累了,还是选择在一个街角的面铺坐下。    说是面铺,其实就是临街搭着简陋棚子的“路边摊”,十几张简陋桌子和许多个木块凳子。    吸引他是这儿卫生还行,加上面铺掌柜在那边讲着故事,以及掌柜是可怜人。    “今日鄙人给几位客官讲一讲,五年前,虎牢关之战,秦王殿下仅一战便灭二雄、受封天策上将的故事。”    只剩一只右胳膊的掌柜守在大锅前眉飞色舞,他前面的大锅里正煮着许多面饼。    旁边只有个小丫头正在熟练地给碗里的面饼上浇头并且负责端菜招呼客人。    这掌柜真会做生意...李恪见到附近人都因说书声围了过来。    那两边扎着漂亮麻花辫的俏丽小丫头来到李恪面前招呼道:    “客官,您要什么?”    李恪花了一会功夫才给她讲清楚自己要吃细长的面条,而不要煮这个时代最流行的面饼。    并且选择加十文钱羊rou,以及豆浆要加三滴酱油或醋、葱。    麻花辫小丫头先是星眸睁大,泛着喜悦,然后眉毛紧紧皱起:    “客官,咱们豆浆只能加糖,不能做咸味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