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西门笔记_一百七十三章、诗和远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百七十三章、诗和远方 (第2/2页)

有什么好的办法,让这一切改变。

    军人,打你参军那一,就得存有保家卫国,上阵杀敌的觉悟和思想准备。

    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军人存在的意义何在?就是在于这一时。

    就像烟花,就像昙花,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短暂绽放的一刹那。

    没有经历过生死的士兵,不管训练多久,依旧可以是新兵蛋子。

    没有血与火的洗礼,他们永远无法成长起来,无法肩负保家卫国重任和保境安民的职业。

    另一方面,战场形式瞬息万变,尽管名义上只是让这些地方府兵帮忙运送粮草,做后勤,打下手。

    可西门庆知道,如今在面对数量远超大宋的夏人军队,每多一个人,便多一分胜利的保障。

    而自己麾下这三万多人,其中的八千神武卫骑兵,肯定是要留下参战的。

    而剩余的两万多府兵,也有很大可能被老帅章楶留下。

    “韩圭,再兴,这两日,让将士们放松一下,每人发三两银子,愿意寄回家中的就让他们进城去钱庄办理。另外,进城之时,每两千人分一批,每二十人为一队。由一人统管,不得寻衅滋事!违者军法处置!”

    西门庆想了半,才做出了这个决定。

    一路行来,每日除了赶路还是赶路,士兵们也算任劳任怨,表现得颇为良好。

    如今气氛压抑的令人窒息,还是适当的放松一下比较好。

    “尊令!”

    韩圭,杨再兴二人领了将令骑马离去。

    而西门庆安排好一切,确实没有入城,反而是一人一马朝着庆阳城西侧的土黄色山坡奔去,杨再兴带着二十余个亲兵在后方跟随。

    庆阳就是后世的甘肃庆阳,位于甘肃最东部,正处于陕甘宁三省交汇处。

    乃是人类耕种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医药最早的发祥地之一。二十万年前,便已经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庆阳最初设庆州团练,建隆年间增庆州,治平年间改为环庆路。

    簇处于黄河中下游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地相对肥沃,一度有陇东粮仓之称。但由于宋夏之间百年征战不休,百姓为躲避战乱多数迁徙,农耕一度荒废,越发贫瘠,才有了如今之荒凉景象,着实可惜。

    “吁……”

    西门庆一马当先,来到黄土坡的最高处,刹住马举目望去,一片土黄,大地之上道道沟壑犹如纠缠不休的狂龙,煞是壮观。

    “首长!您在看什么?”

    杨再兴策马来到西门庆身旁,好奇的问道。

    “再兴啊~你看到了什么?”

    西门庆没有看他,依旧目视远方,嘴角上扬,淡笑着问道。

    “唔……啥也没有啊~除了土还是土~”

    杨再兴疑惑的看了一圈,莫名其妙的道。

    “再看~”

    “额~首长,还是土啊~”

    杨再兴挠着头,郁闷不已,这一片土堆有啥好看的。

    “棒槌!那是诗和远方~”

    西门庆扭头撇了他一眼,一脸嫌弃鄙夷的道。

    “……???”

    杨再兴顿时无语了,诗和远方,什么玩意?好吃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