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8章 吃饭没辣椒,根本吃不下 (第1/3页)
我在大学食堂当大厨正文卷第228章吃饭没辣椒,根本吃不下“你,你是说,阿宁吃了一碗拉面还不够,还会求着你再做一碗?” 听了江渔这番话,潘静辰满脸不可思议,紧接着就微微摇了摇头,一脸肯定地说道, “这绝不可能!” 来江大这边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她当然知道江渔做的饭菜味道绝美,甚至可以说是她从来就没有尝到过的美味,否则的话,也不可能将她一点一点从抑郁症的深渊里给“拽”出来。 可是,江渔的这番话,是不是太自信了?这自信得都有些过了头了。 诚然,他做的拉面肯定也会很美味,她也相信如今早已饥肠辘辘的阿宁,哪怕只是清淡口味的拉面,她也能吃得下一大碗。 可在吃下一大碗拉面已经填饱了肚子的情况下,还能让阿宁求着他再做一碗,这,这怎么看都有点不现实。 何止是不现实,要是这事真的发生了,那才叫真的魔幻呢! 要知道,刘熙宁虽然看着一脸温柔可亲的模样,可骨子里却是极为高傲的,她可从来就没求过人。 还记得前些年,她出道后的第一张专辑还在准备时,因为缺少一首有分量的主打歌,刘熙宁急得都上了火,连嘴角都起了水泡。 当时公司里有个比刘熙宁出道更早的女歌手,或许是意识到刘熙宁这个新人来了之后会跟她抢资源,因此这个女歌手很看不惯刘熙宁,明里暗里都在贬低她。 在听说刘熙宁的新专辑连合适的主打歌都还没有时,这个女歌手开心极了。 大概是为了打击刘熙宁,也或许是为了让刘熙宁在公司里抬不起头来,她便主动找到了刘熙宁,说她手上正好有一首合适的新歌,只要刘熙宁求一求她,她就把这首歌让出来,给刘熙宁拿去做新专辑的主打歌。 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刘熙宁硬是撑下来了,始终都没有向这个女歌手低头。 连关系到自己前途命运的时刻,刘熙宁都不愿意向其他人低下高傲的头颅,她怎么可能会因为一碗拉面,去跟江渔低头? 这不是开玩笑呢吗? 江渔也实在是太不了解他的这个师姐了! “你还真信了?我跟你开玩笑的。” 江渔那句话刚一说出口,他就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这话听起来就让人不舒服,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这个人有多自负呢。 都自负得忘乎所以了,要不然怎么会说出这种话来呢? 他转头看了一眼潘静辰,笑呵呵地说道, “辰姐你先坐着歇一会儿,我去做面了。” 说着,江渔便一手提着保温桶,一手提着装食材的塑料袋,转身走进了厨房里。 潘静辰原本还有些好奇,想跟着进去看看江渔是怎么做拉面的,犹豫了好一会儿,最终还是放弃了。 她跟江渔还没有熟悉到那种程度,靠得太近总归是不合适的。 在娱乐圈这个大染缸里沉浮了那么久,或许是因为她一向都很反感那种暧昧和暗示,所以潘静辰反而很善于把握男女之间的“距离”。 在原地站了一会儿,潘静辰就回到沙发前坐了下来,打开电视机心不在焉地看了起来…… 而另一边,江渔进了厨房之后,就开始忙活了起来。 他先将保温桶里的鸡汁高汤倒进汤锅里加热,又把刚从超市里买来的野生菌菇干用水泡发,这才准备开始做起了拉面。 相传,拉面源于鲁东省胶东半岛的福山一带,因有“福山拉面”之称。 拉面传入京都,受到皇帝的赞赏,赐名“龙须面”,于是拉面又成为御膳房的常备食品。 至于拉面何时传入三晋或本来就由三晋土生土长,无从考究。 但三晋人善于制作拉面和普遍爱吃拉面的习惯,却是外地人不能相比的,时至今日,晋中、晋北一带,仍然保留着婚嫁用拉面待客、生辰用拉面祝寿的传统习惯。 据清末三秦省薛宝辰所著的《秦食说略》中记载,当时在三晋、三秦一带流行一种“桢面条”: 其以水和面,入盐、碱、清油揉匀,覆以湿布,俟其软和,扯为细条,煮之,名为桢面条。它薄如韭菜,形似挂面,可以成三棱子,也可成中空之形,柔而能韧,耐煮不断,这种桢面条就是今天的三晋拉面。 三晋的拉面,一般不加油、不加盐,也不加任何让面条容易拉扯的添加剂,单单就用一碗水,靠着和面的技巧和功夫,让面在和面和醒面的过程中变得容易拉制。 也正是因为此,三晋拉面颜色纯白,味道纯正,口感劲道爽滑,盖上一层荤素兼半的臊子,浇上香香的油泼辣子,吸溜一口面,这味道,简直爽到飞起! 江渔拿过来一个不锈钢盆清洗干净,往里面倒入500克左右的高筋面粉,然后再取来一碗温水,一边往面粉里面慢慢倒,一边拿着筷子不停将面粉和温水搅拌在一起。 因为三晋拉面不加油盐,也不加蓬灰之类的其它东西,所以和面的技巧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首先就是面粉和水的比例,要想将面团和到最合适的状态,一般情况下,500g面粉大概要用到300g的水。 水太多了,面团就变成湿哒哒的,还会粘手;水太少了,和出来的面团就会又干又硬,根本就抻拉不起来。 此外,和面的过程也很重要。 和面时要先将面粉打成絮状揉在一起,然后再采用和面团与点水相结合的方式继续cao作。 也就是一边和面团,一边用手蘸一点水,将水与面团充分融合在一起后,再蘸一点水再和面团,如此反复,将面团和到理想状态。 江渔和好了面,将它揉成光滑的面团,随后取来一块新的棉布将它打湿,盖在面团上,放在一旁饧制。 饧面最少需要半个小时,饧的时间越长,面条越容易抻拉,做出来的拉面口感也会更加爽滑。 当然,在等待的间隙里,江渔自然也没闲着。 之前放在汤锅里加热的鸡汁高汤这时候也已经烧开了,他便将提前泡发的野生菌菇捞出来,又放在水龙头下冲洗了两遍,拽干水分后,放进鸡汁高汤里继续小火慢炖。 紧接着,江渔将买来的猪rou清洗干净后,用菜刀剁成rou泥,再往rou泥里打入一个鸡蛋,加入适量的盐、鸡精、淀粉和蚝油、生抽等调料,用筷子顺时针搅拌均匀。 将rou泥搅拌上劲后,加入适量温水后,继续搅拌直至上劲,反复三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