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中水变化  (第1/2页)
    冀州,河间郡,中水县。    侯府。    院落中,亭台楼阁,假山流水,飞檐翘角,石径曲廊,到处都是曲径通幽,一派风情。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大清早便听到刘寒朗朗的背书声,虽然只有六岁(虚岁),脸上还带着婴儿肥,但眉清目秀,炯炯有神,身姿挺立。    早课,已成为他的习惯。    院子里的池塘中,一群小鱼在欢快地游来游去。池塘边的石桌上摆放着几碟小菜,大儒郑玄则坐在石凳上,享受着早餐。    原本,他是不想教刘寒的,奈何此子天赋异禀,学习时往往可以举一反三,对许多事情有着独特的见解,心性上佳,乃是一块璞玉。    子曰:“有教无类。”    加上,或多或少因为他郑玄才避免了党锢之祸,因此,六岁的刘寒便成为了郑玄唯一一位关门弟子。    “寒儿,够了,先来吃早饭。”    “好,郑师。”    郑玄的声音打断了正在背书的刘寒,在他眼里,刘寒和自己的亲儿子没区别,甚至,自己亲儿子都不如刘寒。    食不言,寝不语。    两人吃完早饭后,郑玄刚一开口:“寒儿。”想说出自己的想法,却被刘寒打断。    “老师,此事本就已经事不可为,老师能从风暴中脱身已是万幸,又何苦来哉?”    “可是,他们......”    “那老师不妨从皇兄的角度想想,为何皇兄会任由事态发展至此,听说此事至今已牵连六七百人。”    “那位?”    郑玄不敢评价,在他眼里,天子年幼,宦官jianian佞把控朝政,士人才遭此劫难。    “老师仔细想想,外戚、宦官、士人,还有就是——皇权。”    刘寒一语点醒梦中人。    是了!    当今天子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从弟弟来看,这哥哥怎么可能是个黯弱的主?    党锢之争,争的是权!    外戚窦氏一朝被连根拔起,因此产生的权力真空,无论是宦官和士大夫都想填补这份空白。    士人再次出手,不过这次却引来了阉人的全力打击,以致数百人身陷囹圄。。    明面上是宦官候览大兴党锢,可背后若是没有那位支持,之后会牵连到数百人吗?    “为何?”    陛下为何要这么做?    “老师,您不妨从皇兄的角度想想。”    皇权!    无论是外戚还是士人,他们都侵害了皇权,宦官再怎么掌权,也只是天子家奴。    宦官壮大,是因为皇帝需要他们去制衡外戚和士人。    士大夫、外戚团体时有合作,他们控制政治舆论,把自己摆在道德的制高点,造夺权之谋,行废立之实。    想通了这一点,郑玄心中五味杂陈。    “吾等...吾等只想还大汉皇朝一个朗朗乾坤啊!”    “那老师,您想想弘农杨氏、汝南袁氏,他们在干嘛。”    “唉!”    话题戛然而止。    是郑玄没看透吗?    只是不想看透罢了。        中水县,县衙。    黄忠正和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