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微服私访,大明硕鼠! (第2/2页)
得却好像没什么别的变化。 终归不是每个地方,都能像大明京师一样有着日新月异变化的,大明京师这样的地方才是大明的异类。 而澄城县这样的地方,才是正常! “果然,有些事在上面根本看不清楚,而到了下面,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 朱允心中越发沉重。 很多事情往往是事与愿违,免除徭役这件事,朱允的初衷并没有错。 但到了下面,终归还是和朱允的想法出现了差错。 阴差阳错之下,还是变成了如今的局面,可朱允就算知道了也无可奈何,毕竟大明要发展就免不了要人去铺路造桥。 就免不了有人付出! 要是人人都在家享受生活,要不了几百年,大明就得亡! 而再过几百年,西方人的坚船利炮就会开到华夏的海岸线来,彻底扯下最后一层遮羞布! 这并非是危言耸听。 而是必定会发生的事实!因为华夏这片土地,足够供养太多人了! 物华天宝虽然是夸词,可却也一定程度上是事实! “终究还是民智未开啊!” “同时相对于大明的疆土,人口还远远没有达到饱和。” 朱允默默想着,在此刻他才认识到,什么叫任重道远,而更认识到,以往的想法多少有些幼稚。 大明的问题,并非是技术上的问题,也并非是钱上面的问题。 而是来自根深蒂固的小富即安思想,来自源远流长的官本位思想,更是来自广袤无垠的中原大地! 走在前往澄城县的路上。 朱允思考了很多,同时对于大明的前路,也看得更为透彻清晰了起来。 而就这么想着。 长长的路走到了尽头,一个不算高大的城墙出现在朱允眼前。
土黄色的墙,周围加固着一个个水泥结构的墙体。 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但对于澄城县来说却是一个十分划算的举措,不用推倒城墙重筑就能增强城墙的防御能力。 省时省力。 澄城县的城门处,人来人往,有乡下进城的村妇,也有穿着绫罗绸缎出城游玩的千金。 不时还有一只人马繁多的商队。 对于一个小县城来说,能有这般境况,已算是不错。 “站住!” “尔等何人?” 朱允一行正打算入城。 但却被周遭的士卒拦了下来。 宋忠眉头一皱。 但却没有发作,而是转而一副笑脸,和气道:“各位军爷,不知道拦住我们,所为何事?” “其他人进出城怎么就没事?” 士卒没好气的翻了翻白眼。 用自己手中的长枪杵了杵地。 说道:“就你们这生面孔,还一个个长成这样。” “我要是不盘查你们,那不是玩忽职守吗?” 澄城县不大。 在这儿守城的老卒早就已经熟悉了大部分居民,有些人只需要看一眼就行,但朱允几人却是生面孔。 自然要上来盘查一番。 “可有路引?” 士卒继续问道。 宋忠听后,刚要从怀中拿出早就伪造好的路引,但正在此时,却听到朱允忽然说道:“无有路引。” “吾等自应天府而来。” “想要考察澄城县,在此处开办工厂。” “可否进城?” 朱允这是打算试探一下,现在大明的路引制度是否还依旧存在,更是想看看,当一个小城的守城老卒听到工厂后,会有什么反应。 或者说,知不知道工厂的存在? 宋忠见朱允先一步说话,顺势将自己的手收了回来。 转眼看向老卒。 “工厂?哇,竟然是京师来的贵客!” “快请,快请!” “说起来,咱家里那个小儿子,最喜欢读的就是拿什么《百姓日报》了,里面就有提到这什么工厂。” “据说这里面生产的东西,可都是好东西!” 问过诸多百姓,朱允终于在此处,找到了一丝朱允带来的痕迹。 百姓日报当真已经传遍了整个大明。 在这陕西布政使司偏远之地,虽然消息不能实时,但大家却都知晓,等回京城之后,定然要好好把控报纸这一大杀器! 这玩意儿的杀伤力,在这个时代,比自己想象中还要大! “不需要路引?” 朱允浅笑道。 老卒摆了摆手。 说道:“现在哪儿还在乎什么路引啊,只要不是看上去太可疑,都不会去查了。” “不过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 “诸位贵客,烦请配合一下,将刀兵之类的东西,留在此处吧。” “城内可不允许有这些东西。” 老卒眼尖,一眼就看出来朱允身后的几个人不是好惹的。 所以才会过来排查。 而听到朱允的外地口音之后,这才打消了怀疑。 应当不可能是本地的盗匪,至少不可能是陕西周遭的,听上去的确是应天府那边的口音。 而京师的百姓,哪儿有什么必要当盗匪? 那日子过得滋润着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