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_第一百六十四章 一石二鸟,老朱的决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四章 一石二鸟,老朱的决定! (第2/2页)

下。”

    朱允怔了一下,老朱这是将他彻底推上“神位”了啊。

    平倭寇之类的,毕竟只是故事,是百姓们茶余饭后的闲谈。

    有些人乐此不疲,有些人也就一笑了之。

    历史上,被民间奉为神明的贤臣大将,其实不在少数。

    如关羽,如包拯,如尉迟恭等等。

    但实际上的影响力,都不是很大。

    百姓们祭祀归祭祀,转身出庙就忘了。

    毕竟,华夏的百姓,对神明的敬奉,大多采用实用主义的原则。

    求神办事!

    烧香拜佛,都是为了获得回报。

    这是大多数人的思想。

    然而,如果将甘薯和他的封号联系起来,就完全不一样了。

    百姓们在种植甘薯的时候,就会想到他,感念他的恩德。

    除此之外,还可以消除百姓们对新鲜事物的抵触。

    正如朝中的大臣不敢试吃甘薯一样。

    百姓对于从没有见过的农作物,是不敢轻易去种的。

    他们还是更乐意种自己熟悉的东西。

    这也是人性的本能。

    大家都会这样,规避未知的风险。

    历史上,甘薯从传入国内,到大面积推广种植,其间经历了几百年。

    但如果有一尊“神”给他们背书,那愿意尝试种植的人,就会大大增加。

    虽然仍然会有不少顽固者不愿相信,但愿意听“神”指示的百姓,历来众多。

    再加上官府的大力推广,相信用不了几年,甘薯的种植,就会在大明境内全面普及。

    老朱这是一石二鸟之计。

    既推广了甘薯,又提升了朱允在民间的身份地位。

    众官员再度称赞,又是一通奉承。

    随即,老朱令厨子准备午宴,按朱允所教的方法,将甘薯采用不同的方法制作。

    当老朱和满朝文武大臣,吃到香喷喷的烤红薯时,皆一个个眼放精芒,大快朵颐。

    生吃甘薯还只能说稀烂平常,烤甘薯就是真正的人间美味了。

    宫廷的御厨,手艺极好。

    尽管是初次烤,仍然烤得一个个外焦里嫩,香气四溢。

    众臣皆直呼美味,兴奋万分。

    若说有谁不高兴,大概也只有朱允了。

    甘薯的味道越好,产量越高,老朱和朝臣越兴奋,他心中就越痛苦。

    官员的奉承,老朱的称赞,朱允的笑容,落在他的耳中,都有若刀子,一刀一刀的割着他的心。

    可朱允还要强装欢笑,装出为“弟弟”感到高兴的样子。

    只是,当他低头吃东西之际,在众人都没有注意到的时候,朱允已死死的握紧了拳头。

    “我一定要你死!一定要你死!死……死……死!”

    就在这时,老朱的声音巍巍响起。

    “儿文武双全,自命其监国以来,治国理政,得心应手。剿灭倭寇,弹指而定。进献甘薯,福泽万民。”

    “朕年事已高,精力不济,日益老迈不堪,金陵皇宫地势南高北低,屋内潮湿,致多病缠身。”

    “朕决意将政事悉数委于儿,出城怡养天年。”

    “自今日起,凡一应奏章,无论是何等大事,都由儿决断,不必再奏与朕闻。”

    此言落下,众官员都惊骇得呆滞在那里,张大了嘴巴。

    老朱的话,几乎就是宣布自己要当“太上皇”了。

    大明朝从此就交给太孙了。

    对于一名春秋尚且鼎盛的皇帝来说,这是极其难得的事情。

    历史上的皇帝,几乎都不愿退居二线,做“太上皇”。

    没想到当今陛下,却是毫不留恋。

    反而急不可耐的交了。

    “不!”听到老朱的话,朱允心中痛苦的呐喊,脸上强行挤出来的笑意,已然凝固。

    面容因为极度的嫉妒和仇恨,慢慢扭曲。

    他无法接受,朱允从此大权独揽的事实。

    那是他的弟弟,他才是哥哥啊。

    为什么要让他听弟弟的呢?

    猛然,朱允的瞳孔中射出如毒蛇红杏般的幽光。

    “皇爷爷,你要这样,那就别怪我了。”他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恨恨道:“四弟,这一次,我绝不会再犯错,我一定要让死!死!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