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烽火戏诸侯,绝佳的机会! (第2/2页)
道:“许东江毕竟只是一介文官。虽然身为知府,在战时有守土之责,可临机决断,处置事务,暂掌军政,但太孙殿下一到,自然就会收回。” “他或许能拖一些后腿,却未必能起来到决定性作用。” “何况……”他顿了顿,道:“许东江也不敢做得太过。” 朱允毕竟是皇太孙,又是监国。 此次出征,更是被老朱加封为威武大将军,授独断之权。 许东江若是一直推拖,或暗中作梗,贻误军机,朱允就能斩了他,再临时任命一个新的知府。 杀李景隆还会在朝堂上引起轩然大波。 杀许东江区区一个嘉兴知府,朝堂上却是连一个水花都不会有。 “无须担心。”黄子澄笑了笑,放低声音道:“太孙行事肆无忌惮,朝中想对付他的,可不止你我。” 齐泰一惊,问道:“你是说,那帮淮西勋贵也在暗中出手了?” 他有些惊愕。 朱允虽然得罪了那帮人,但双方的矛盾,毕竟还只是爆发的边缘,没有真正爆发。 认真说起来,淮西勋贵的真正首领,除了朱元璋这个皇帝之外,其次就是原来的太子朱标了。 也即是朱允的爹。 故而,他们与朱允的矛盾,实际上还是内部矛盾。 淮西勋贵再怎么不满,目前也仅止于在朝堂上向老朱上奏,为李景隆抱不平。 还没有到撕破脸皮,暗中去下黑手的地步吧? 再说,自从胡惟庸,李善长先后被杀后,淮西勋贵只剩下一帮武人。 虽说领兵打仗的能力不错,可朝堂斗争的手腕却不怎么样。 也就是依靠强大的势力,才能支撑。 他们哪怕想下黑手,也想不出啥好计谋吧? 黄子澄见齐泰疑惑,得意的摸了摸胡须。 “下黑手倒是没有。” 他笑道:“军中的将领,大多对李景隆之死愤愤不平,心有不满。”
“此次出征,各军的准备工作颇为繁复,速度也就难免会慢一些。” “再加上从应天去嘉兴、苏州、路途遥远,大军短时间内,怕是到不了的。” 齐泰的瞳孔骤然放大。 身为兵部左侍郎,他当然很清楚这样做的后果。 兵贵神速。 军队如果去得慢了,恐怕苏州、嘉兴都被倭寇打下来了。 那太孙殿下不败也得败。 再说,大军未到,他拿什么与数万倭寇和反贼打呢?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自应天府去松江府附近约六百余里,正常行军需要半个月左右。 但若有心拖延,在路上耽误几天…… “淮西勋贵的势力,当真可怕!”齐泰轻声感叹。 此次出征,抽调的兵马,来自各个不同的卫所,统兵的将军,也不尽相同。 严格来说,除了蓝玉之外,其他各军将领,都还算不上淮西勋贵。 但他们大多曾经随着淮西勋贵东征西战,是这些人一手带出来的。 军中十分重传承。 哪怕现在不在其手下效力,不归其统制,也会对自己曾经的老上司,有着别样的感情。 甚至不用具体交待,只要有人暗示一句,他们就知道该怎么做。 看来,朱允此次是必败无疑了。 齐泰心中喜忧参半。 喜的是,朱允若是战败,他们就可趁机群起而攻之,将他从储君之位拉下来。 忧的是,淮西勋贵势力如此庞大,他们文官要如何制衡呢? “不用担心。”黄子澄看透了他的心思,道:“只要皇长孙被立为储君,将来继承大统,要收拾那群武将勋贵,就不是难事。” 齐泰微微一怔,旋即点了点头。 说到底,皇帝的权力才是最大的。 只要皇帝倒向他们文官,淮西勋贵的势力,就能一点点削掉。 黄子澄笑道:“咱们这位太孙殿下自以为聪明绝顶,才华能力举世无双,却不知自己在不知不觉间,已得罪了朝中的各方势力,如此独立特行,岂有不倒之理?” 他仿若已然看到了朱允被废除储君之位的那一天。 两人正议着,外面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老爷!” 是齐府的管家,在外面呼叫。 齐泰道:“进来吧。” 管家弯着腰,走了进来。 “老爷,刚刚收到信息,前线传来捷报,太孙殿下已经率军击溃了数万倭寇和反贼。” “这不可能!” 齐泰和黄子澄同时惊讶出声。 大军都没有开到呢。 朱允拿什么击败倭寇和反贼啊? 就凭他带的五百新军,五百锦衣卫吗? 锦衣卫或许还勉强可以一战。 毕竟是朝廷精挑细选出来的人马。 哪怕此前没有经历过战阵。 至于新军。 那根本不配称之为军队! 他们若是能打胜仗,才是天大的笑话了! “此事却是有几分蹊跷。”管家道:“小的听说,捷报呈给军务处后,宋国公冯胜召见了前来送捷报的人,还将其关押了起来。” “哈哈哈!”黄子澄大笑道:“那定是假的捷报,要不然,冯胜岂有将人关起来的道理?” 齐泰沉思片刻,道:“我总觉得此事没有那么简单。” “有什么不简单的。”黄子澄不以为然:“假传捷报,夸大军功的事,军中将领有几个不做的?” “皇太孙第一次领兵,想给自己报更多的军功,以获得陛下的赞赏,不足为奇。” “我倒是觉得,这是我们的一个绝佳机会。正好借此大作文章,将他拉下马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