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倒霉的汉王 (第2/2页)
的教训,哪怕是有了“夺权而给富贵”这样的战略方针,他依然不敢大肆削藩,并且因为不想给后世留下对宗室无情的名声,所有被他削去三护卫的藩王,全都是确实有恶名在外的。 这就导致了,直到宣德年,朱瞻基依然还有当初朱允炆的感觉。 如芒在背。 “我欲要行削藩之事,却又恐遭宗室厌弃,该当如何?”他盯着严铿,问道。 宣德皇帝不想脏了自己的名声,和建文皇帝一样,落得一个骂名。 但是削藩,却又势在必行。 严铿呆了一呆,这个他先前可没有腹稿,而且你这个既想当表字又想立牌坊的,难度可不是一般的高。 朱瞻基似乎已经料到了严铿的反应,他没有等他回答,便自问自答道: “若要削藩,又不使名声遭污,则必须师出有名。然而自永乐削藩之后,诸王行事谨慎,抓不到任何的把柄,要削藩实在有难度。” “但若是有一位藩王拥兵自重,欲要取朕而代之,最终被朝廷大军所扫平,然而又有证据说有其余的藩王参与其中,不知道他们又会作何反应?”
严铿心思百转,立刻明白了朱瞻基的意思。 一时间,后背有些发寒。 这个青年皇帝,果然也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虽然表面上年轻,但是实际上却也是心机深沉,而且相较于他的父亲,他更多了为帝的——心狠! 不过他也是见识过大风浪的人,当即便镇定了下来,问道: “不知陛下认为哪位藩王有‘不臣’之心?” “汉王。”朱瞻基笑了起来,如同一只恶狼一般,但是那双眸子里却竟是冰寒。 当年百般刁难他们父子,现在是报仇的时候了。 “不过,还需要你的配合。” 他轻声说道。 …… 一切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而严凌,也从自己的儿子那里得到了宣德帝将要削藩的消息。 困扰他许久的疑惑,也因此被解开了—— 同样是造反,为什么靖难时候的朱高煦如此强悍,到了宣德的时候,就是一系列迷惑cao作。 要知道朱高煦虽然跋扈残暴,但是他的骁勇善战却也是真的,永乐朝中罕有可出其右者。 这位汉王殿下,可是在白沟河率数千精骑救父,阵斩瞿能父子、东昌败盛庸、灵璧破何福、浦子口最终战大破盛庸直抵南京的猛将! 一句话,你可以说朱高煦坏,但伱不能说朱高煦菜。 但是在宣德朝的反叛时,明明业务已经相当熟练的朱高煦却表现得连个新手都不如。 明明在就藩之后老实得跟个鸡一样,几年都在乐安乖乖的,却又在正处于鼎盛的宣宗朝开始想要造反。 明明相当善战,可是在宣布造反之后一城未下,一官未杀,甚至连宣告天下的檄文都没有,远不如自己的后辈宁王。 一个太平王爷都能打穿江西,都知道宣称朱厚照不是亲生,自己受了太后密诏来展示正统呢。 明明已经起兵,却又莫名其妙投降。 这在后世,也是一个谜团。 而现在,情况很明朗了。 他只是一个子,一个引出削藩计划的前头卒。 好一出大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