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市井之内皆说三国 (第2/2页)
义》,确实是近年来最好的三国平话了。”老丈笑呵呵地回答道:“我看你像读书人,喏,前方便有卖。” 马和当即走到前面,果然看见有一个书坊,里面已经围满了人。 其中有两种《三国》,一种包装精致,但是价钱贵,一种就有些破烂了,不过相比之下便宜很多。 京师里读书人还是很多的,而且百姓也普遍富裕一些,这种富有故事性的读本获得了许多有钱人的青睐,市井的百姓,有时候急不可耐,也还会合伙买上一本,请读书人帮忙讲讲。 马和也买了一本,是包装精美的,五两银子虽然贵,但是对于他而言不算什么。 打开书,开头便是一首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仅仅这一首词,就让马和瞪圆了眼睛,只感觉天灵盖一阵发烫。 “好词,好词啊!”他不由地当街击掌大呼,引来路人一阵侧目,待看清手中书籍名字,又有些见怪不怪。 而马和,依然处在震惊之中。 就凭这首词,他就感觉这五两银子花得不亏。 他当即向下看去,想要看看这是哪位名家所作。 词的下面没有写作者,只有一行小字“浙江省宁波府严氏,长乐书坊。”
严家两个字,立刻吸引了马和的注意。 这般好词,如果是别人写的,早就应该已经流传开了,一直没有,只能是作者低调,故意隐瞒。 而且这股豪迈与苍凉的气概,只有真正历经了世事百态,看破了生死,历遍浮沉的人,才能够写出。 严家符合这个条件的,只有一个人—— 想必是靖平王生前所作! 早就听说靖平王严凌能文能武,只是没有什么好诗歌文章传世,使得许多仰慕者徒留遗憾,如今终于得见! 顿时马和心中升起了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窃喜,更有一种与前人共读一书的奇特感觉。 就好像,知道教科书上的名人还活着,那种感觉。 他兴致勃勃,带着这本往自己的府中走去,已是迫不及待想要阅读。 可以想见,这本,将会陪伴他接下来的航海生活。 而此时,遥远的宁波府,严凌看着账簿上的收入,脸上也是露出了开怀的笑容。 仅仅是将《三国演义》扩大到东南几个省售卖,并且加上说书人,两个月时间,就风靡了整个东南,还给他们带来了四万两银子的暴利。 是的,这个三国演义,正是严凌搞出来的。 他找到了罗贯中的后人,用区区一百两银子,便拿到了那本《三国演义》的手稿。 凭借着家族的财力,他很轻易地建造起了印刷作坊与书坊,大量印刷书籍。 罗贯中一辈子都没能做到的出版,就这么轻轻松松在严凌的手里实现了。 由于那个时候没有版权意识,很容易被人仿造,严凌干脆把这书分成两种。 一种用上好的纸张与墨汁印刷,封面上有着华丽的花纹,其中还有插画,仔细一闻,甚至还有淡淡的香味。这是精装版,卖五两银子一本,走的是上层路线。 一种用极薄的纸与劣质的墨水印刷,没有插图,甚至可以看见背面的字迹,极其影响感官,但是价格也便宜,几个铜钱就能买一个。 这样一来,盗版甚至还不如买正版便宜,又有谁会去买盗版呢?严凌的算盘打得很精。 同时,他还培训了一批熟读了三国的说书人放出去,茶馆可以租借说书人来说书,但是要付租金。 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利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