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陆拾肆针锋相对 (第4/4页)
兵权的,是要他们陪你去东京送死的!”她快言快语,“一纸剿杀令,死了那么多人还不罢休,你们自己没本事,便要拉我们的兄弟过去白白牺牲!难道要把人全都折腾没了,才知撞南墙么?” 白白牺牲四字,听着刺耳极了。看着眼前毫不留情的同门,景年有些沉不住气。 “辛姑娘,我岂是任由兄弟牺牲之人?”他这一声带着无处可撒的怨气,教这年轻人面上一下子有些发红。他一把拉开前胸衣襟,露出胸口处裸露的几道未好全的疤痕,“你且看我身上还有多少疤,好姑娘,从小到大十八年,我只恨我不能一人担下兄弟们所有苦痛!但我有心无力,若非大业未成,我又怎会孤身而来,替苟延残喘的刺客兄弟求一个重生的机会!” “好个一人担当的英雄!可担这些苦痛有甚么意义?还不是无用功!”辛姑娘毫不客气,驳斥道,“你口口声声说什么同道,却不知正是这道害人。你们四处要人,不过还是要走与禁卫军针锋相对的老路,结果如何?除去白白流血,可曾换来半点风浪?恐怕没有罢!”她道,“英雄,前路虚无缥缈,这条路,你走,我府兄弟不走!” 景年无言而立,手中剑攥得发热,却也没能在姑娘眼中寻得半分动摇。 话已说尽,道不相同;即便是同门刺客,再争执,也没大意义——年轻人忽而庆幸来的不是伯父,若他听了这番话,只怕这姑娘难有善终。 他收回抓着项坠的手,将刺客信物戴回颈间,重新收进衣襟里面,又将眼前的辛子骏看了又看,不甘心地叹了口气,终还是扭过头去,在众人的注视下,走向地上已冷的人尸马首,慢慢走向紧闭的城门。 看着那身白袍逐渐走远,辛子骏玩味的声音忽在后面追上去:“喂!听你慷慨激昂,我还当你是个有骨气的。英雄,你这就要走了么!” 景年没有回头,只是高声道:“长路何其艰,愿独行此道。阁下留步,恕我走眼!” 辛子骏并不恼怒,忽而一瞬正色:“可我倒想再问问你,为何执意走这条道?英雄,做个平头百姓,不好么?” 年轻人形单影只地站在远处:“世上百姓无数,这条路,总有人得去走。” “哈哈哈哈……倘若这路走不通呢!” 他站住了。 “你一腔孤勇上路,可曾想过绕路走能更近些?” 他回头道:“绕路?” 辛子骏拄刀歪头,嘻笑道:“你啊!瞧着聪明,原来方才连我的话都没明白。我问你,世上只有一条道能走么?若是旁路有人相与,你可仍要独行?” “什么意思?” “哈哈哈……我有个不必白白送死的路子,你听不听?”辛子骏并不等他张嘴,自顾自道,“你信也好,不信也罢,仅刺客一脉,绝无可能成就大业。”她将刀抬起,扛在肩头,“要我说,天下既要求太平,太平便应天下定!这大宋疆土多少臣民,若皆安于一隅,不知抗争,只等着刺客行侠仗义、除暴安良,那便是再有多少个兄弟会,也救不了苍生!” “大宋臣民……”景年望着她,“姑娘的意思是,若要成就大业,我们应当寻求天下联合?” “不错!”辛子骏神采奕奕,兴奋异常,“你要做的,并非一人独行,而是要呼应天下八方共行此道,方能拯救天下!” “我——……” 看着这张和自己甚是相似的脸,无端地,景年有些口干舌燥,耳鸣不止。 他捂住一侧耳朵,不知怎的,忽然回想起卢大夫曾说过的话来。 ——要自己一人救遍天下,再活几世也是水中捞月。可若是教天下逾越百年仍有英豪相生、相起、相争、相救,岂不美哉? 伴随着卢大夫的声音,他的眼前忽然迸发出点点星火,一颗点燃一颗,像周荷所言一般连成一片,变作一支火炬。 可火炬再多,仍是一把驱不散黑夜的薪火。 但当火炬引燃草木,草木引燃森林,大地之上,便会腾起噬天烈焰…… 直到驱散黑夜,甚至吞并黑夜。 辛子骏方才说,天下人共行,方能救天下。可若想令天下同行,无论如何也绕不开间架刺客与朝廷与百姓之间的禁卫军势力——难道要寻求联手,也要寻求与禁卫军联手么? 景年一时无言,想到他那寸步必争的兄长。 且不说与禁卫军联合何其困难,只道已有无数兄弟惨死于禁卫军之手……倒在地牢的师兄也好,亡于细作的鸳鸯也罢,还有那么多像他们一样可怜无辜的兄弟姐妹在地下长眠,此时联合,血仇又如何才能消弭!…… 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不知何时,辛子骏已持刀上前,站在他不远处,举手叩向心口。 “我甚么我,有甚么可犹豫的!”她笑得恣意,“我听导师与师兄说过,刺客之流,万事凭心,诸行皆可!” 这个动作,像极了少隹临走前最后对着心脏的一叩。 景年沉默片刻,低首道:“我明白了。” 继而抬起头来,目光绽放希冀:“若我愿三省吾道,更易其法……如此再问姑娘,可愿相助东京?” 辛子骏哈哈大笑:“好英雄!这般通透,我喜欢!” 接着一侧身:“如此,你我尚有商议余地。只是齐州人马已悉归东昌,若要借出兵权,还需与师兄相议。兄弟,请!” 碧目隼顺着她的胳膊看向前方。 鹰眼之下,远处层层叠叠灰色的景象里,一座宅院忽然亮起,如同一点星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