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八章:八月十五  (第3/3页)
d='gc2' class='gcontent2'>    “或许只有茶圣陆羽才能够与陛下一较高下了。”    ......    众仙翁的称赞,让徽宗飘飘然。人们都知道阿谀奉承的小人不好,但小人们说的话好听啊,所以皇帝需要他们。    蔡攸见赵佶高兴,便趁势将一副奏本拿了出来,道:“启禀官家,是京东西路的奏本。”    “哦?”    赵佶打开一看,只见上面正是徐槐的文章,叙说自己稳定局势,将梁山兵马逼退回梁山水泊之内,未让一城一地丢失。    “好!果然是治世之能臣!”    继续往下读,说京东西路因梁山纵兵肆虐,加上这几月闹干旱,百姓欠收无粮,肯请官家减免秋粮缴纳。    “山东干旱?竟然有这种事么?”    赵佶诧异道。他深居皇宫,一辈子去的最远的地方是汴梁城内的樊楼,对数百里之外的山东是一点都不了解。    “今年河南旱灾,黄河水都浅了一层,这山东或许与此类似吧。”    蔡攸模棱两可的说道。    “那京东东路的慕容彦达为何没有上书呢?”    赵佶又问。    “有些人为了自己政绩看上去好看,不惜盘剥百姓,明明大旱仍然强征,也是有的。并非人人都如徐虎林那般,实话实说啊。”    蔡攸感慨道。    “是这样么?道长你怎么看?”    赵佶也无法分辨真假,于是又问自己是身边的林灵素。    “官家,上天有好生之德,减免灾民粮税,乃是天大的善行,无数的功德啊。”    林灵素又来了一记助攻。    “功德么?好,准徐爱卿所奏!嘱托他一定要照顾好受灾百姓,让他们无病无伤!”    赵佶下令道。    “官家高义活人无数啊!”    “官家仁德可比尧舜啊!”    .......    一众拍马的仙翁又开始吹嘘了。赵佶很受用。    蔡京听闻这个消息后,气的把最心爱的镇纸都摔碎了。    “竖子,竖子!没了京东西路的秋税,上百万石的粮草谁来补充进京?”    蔡京急气攻心,这已经是蔡攸第二次不经他同意就直接鼓动官家做决定了!这是个非常不好的信号!说明自己对官家的掌控能力在逐渐削弱!    这可不行!急忙让人把白时中、王黼、朱勔、李彦,还有老太监梁师成找来商议对策。    ..............    此时,应天府衙后院,一脸笑意的徐槐和自己的两个手下,狗头军师李宗汤、阴险主薄韦扬隐对月小酌。    “徐大人的奏章应该已经抵达京城了吧?”    李宗汤敬酒道。    “算算时日,应该到了。”    徐槐一脸得意。    “若是官家真正应允,小人就要恭喜徐大人财源滚滚了。”    韦扬隐也敬道。    “哈哈,本官不会忘了你们的出谋划策之力的。”    徐槐点头道。    “哪里,哪里,都是大人英明,小人只是略微提醒而已。那梁山不许贱民交粮税,但没禁止那些商户交商税啊。将来大人再利用梁山阻塞商路这个名义,商税也都可以截留下来,财富还不是随咱们分!”    李宗汤开心的笑道。    “梁山!哼,梁山贼寇也不过是大人手中一把刀而已!”    韦扬隐恭维道。    “知我者,二位贤弟也!”    徐槐今天这酒喝的很开心,三人尽兴而散。    李宗汤刚回到家中,还没等喝口醒酒汤,就见卧房内转出一人道:    “徐大人的奏章应该已经抵达京城了吧?”    “算算时日,应该到了。”    “若是官家真正应允,那我就要恭喜李大人财源滚滚了。”    “不敢,不敢,小人不会忘了宋大人你出谋划策之力的。”    “是吗?希望你拿钱拿到手软的时候,还记得今天的话:我可以给你的东西,也可以轻松拿走!听明白了吗?”    灯光照耀出,露出宋江黑黑的脸。    “明白,明白,小人明白!”    李宗汤浑身哆嗦的说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