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分成上限 (第2/2页)
户没有分成,全归私募管理人所有。私募基金的分红,是一件没有明文规定的事。 只要客户同意,怎么分都行。 所谓的行规,只能约束业绩平平、产品难以销售的私募经理。那些明星私募,分红条件一个比一个苛刻。 当然了,韩烈恐怕是其中最特殊的。 一来,他没有打算把私募搞太大,更不想长久的干下去。 二来,他的主要合作伙伴会拿走大部分的份额,真正对外销售的并不多。 所以,在盈利100%的区间内,他的分红是最大方的,比行业平均值都低了5个百分点。 而在高盈利区间内,他的分红是最苛刻的,骇人听闻。 简单算算便知道,假设客户购买1000万,最终结算时盈利10倍,总共1.1亿。客户仅仅可以收回2900万,等于净赚1900万。 少倒是不少,不过大头全被韩烈拿走了,到时候客户肯定有意见。 所以除非盈利不超过400%,否则一旦超过太多,那么必然会产生大量的非议。很显然,韩烈是故意的。 本来就是一锤子买卖,朋友能交就交,交不了抓紧滚蛋,谁缺谁啊? 当然了,潘子、窦子、灏子等人肯定不一样,他们拿的是另外一种合同。至于学校里那帮富二代.....他们的合同会更苛刻。 以及白玉秋的合同,同样有单独约定。 韩烈发信息提醒了她一下: 半个小时之后,与meimei商量过的白jiejie回道: 韩烈笑了笑,回道: 韩烈看不到白玉秋的表情,但是觉得这姐妹几个又聪明又乖。
原本的她可能不是这样,一段失败的婚姻教会了她和她的meimei很多很多..... "a!,随时准备着!」 当白玉秋开始琢磨自家房产证的时候,闲下来的刘铭灏终于带来了有关高叼毛的全面资料。 韩烈简单的扫了两眼,不禁发出一声由衷的感叹—— 高家杂七杂八的产业很多,净资产是10亿级别的,最主要的财富是高远地产38.5%的股份。 高远地产和名古地产很相似,都是由本地人经由某种共性很高的方式发展起来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 和它类似的房企,全国各地,一抓一大把。 看似不起眼,可是并不意味着它们的创始股东不肥。 事实上,互联网是赢家通吃,风光显赫的只有那么一小撮人,而每个地级市都有几家本土房地产企业,悄无声息的大赚特赚。 随便干躺下一个,就够好些人吃饱了。 刘铭灏对于韩烈的计划非常感兴趣: 韩烈敲了敲资料上面一个小股东的名字,笑问: 刘铭灏耸耸肩,意味深长道: 老刘的每一个字眼儿都值得思量。 换成是别的年轻人可能会问,但是韩烈一听就懂。 韩烈没回答。 一页一页地翻着资料,忽然又问: 刘铭灏笑呵呵一摊手。 「你可能不知道,他们都是本地房地产业协会的成员,而你为古勇搞成的楼盘证券化项目是一颗大卫星,在本地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中产生了极其巨大而又积极的正面影响。 想见你的人,恐怕比你预想中更多.... 否则中信的老高和老刘怎么会那么积极,非得拉着你去参会?」韩烈摇摇头: 刘铭灏哈哈一笑: 韩烈哑然失笑: 刘铭灏揶揄的挤挤眼睛: 烈哥正气凛然的摆摆手,毫不脸红的往自己脸上贴金: 刘铭灏想了想,顿时肃然起敬。嘶.... 真的哎! 韩老师在女人方面意外的靠谱呢,非常清醒自制,怪不得不爱和老哥几个一起出去喝花酒。 刘铭灏不再打趣韩烈,转进正题。 韩烈笑着点点头: 刘铭灏莞尔一笑,心想:韩老师在这方面到底还是有点天真,你给他找钱,又想买他公司的股分,陷入并不擅长的近身缠斗里,到底是谁倒霉? 罢了罢了,我帮你把关吧.... 打定主意,刘铭灏匆匆告辞,转头去找窦明德了。 老窦那个圈子,对高叼毛了解得更多,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心是好心,但是,刘大律没想到的是.... 一腔正气的韩老师,早特么的把人家儿媳妇都给归拢得服服帖帖了,里应外合之下,谁还惦记那点利息啊? 得了,多思无益,明天见!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