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八章:总舵主死了,四海升平可不是好兆头啊 (第6/6页)
做父亲的,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这我倒是听说过。” 张正明闻言,顿时也愣了一下。 自己曾经也随过大军出征,明白从军之人,必须要克服一些困难。 像宋鸿志这样的,确实不多见... 但最后,他还是宽慰道:“无妨,鸿志还小,就给他一些时间吧,朝廷与高阳国之战,应该不会这么快开始,高阳国投鼠忌器,肯定不敢先动手。” 是啊,高阳国不敢,可我那儿子敢啊... 宋公文想说话,但最后,只是点了点头,道:“希望吧。” 张正明也知道对方心里并不放心,不由继续道:“鸿志虽然平日里性格急躁了点,但那也是年轻,哪像我那个侄儿,四十多岁的人了,整日都在外面,其实,我应该你更加忧心。” “您是说应星?” 听到老师提起侄儿,宋公文顿时也不再想儿子的事情,当即道。 “应星与学生也算是好友,学生了解他,其实并不想老师您说的那般不堪,你弄的那些东西,其实学生觉得,还是挺有用的。” “前些时候,学生还接到了他的来信,他说最近在准备写一本著作,将自己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全部都记录在其中,而且他还说,不久之后就会回京师了。” 此话,让张正明微微意动,但很快便皱眉,忍不住道:“他还真是没有把我当做叔父啊,连回来都不提前说一声!” 对方毕竟是自己唯一的亲人,他还是非常关心的。 只是听到侄儿要回来,却没有说。 心中不由有些怒意。 “是您他太严格了。” 宋公文笑道:“应星一直都喜欢做那些小玩意,却被您说是奇yin巧技,让他多读圣贤书,他心里其实也是不愿意的。可您作为他的舒服,将他养大,自然不敢忤逆您。” “所以,等他回来后,您还是多多谅解吧,别像之前一样。” 如果换做当初还是个大理寺少卿的时候。 他不会说这种话,毕竟对方是太傅。 可现在。 作为学生,该说,还是要说的。 而且对方的侄儿,也是自己的好友,自然希望两人的关系,不要像之前那样。 “行了,不说这些。”张正明却在此时摇了摇头,不想再谈论这个问题。 因为自己那个侄儿,就是他的一块心病。 作为当世大儒。 却有一个并不喜欢圣贤书的侄儿,换做谁,谁都很头疼。 宋公文见此,则是轻声一笑,也并没有多说。 而接下来的时间。 二人则是在谈论其他的事情。 变法顺利进行着,虽然江南士族闹的很大,可因为王守元在暗中支持,所以没有翻起什么风浪。 所以宋公文的想法,就要进行其他的改革措施了,而这些,自然要与自己的老师商量一下,计划接下来该怎么办。 因为草原突然有大军集结,他们心中有预感,或许在不久之后,就会有大事发生了。 而在此之前,他们必须要将内政处理好,至少不留太大的后患, 毕竟在师生二人的眼中,陛下是要成为千古明君的人。 未来必定要做成历代先帝所做不到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 必然要将所有的后顾之忧,全部消除。 只是。 在二人眼中的千古圣君。 如今日上三竿了,依旧躺在瑛贵妃的寝殿之中。 “陛下?”早已起身的赵灵瑛,坐在床榻上,面带笑意道:“陛下,已经晌午了,该是时候用午膳了。” 闻言,魏云弈不情愿的睁开了眼睛,看着面前的瑛贵妃,心中略显无奈之色。 自己现在将要入武道七品了,怎么在武艺上还是胜不过对方呢? 难道还是修为太低? 不可能。 只是朕今日的状态不好。 魏云弈这样想着,当即也不再躺着。 而赵灵瑛,这是让宫女准备,自己则是伺候更衣。 “近日有没有什么新鲜事?”魏云弈伸开手,站在原地开口道。 最近这一段时间,除了孙克俭的事情闹得很大外,似乎都非常安静。 北境倒是奏折来,说神武侯与草原大军激战,出战告胜,草原大军损失惨重,后退五十里。 对于这个结果,他是早有预料的,因为自己派神武侯前往镇北关,为的就是将草原大军击退,不然等他们入关,不知道有多少百姓遭殃。 他不想这种惨剧发生,才做出这种决定。 而魏云弈心里非常清楚,这一战的胜利,必然使得气运上涨。 虽然知道,这是因为击退地方大军,不会上涨很多。 可问题就在于,其他方面没有坏消息啊。 如此下去。 这一个月结算之时,怕是比上次要高了。 不是好事啊! 必须想办法,将上涨的气运遏制住,至少不能像上次那样,直接上涨三千了。尤其是现在,距离下一次结算,也没多少时间了,要时时刻刻关注。 不然国内一片四海升平,对于要做昏君的自己来说,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啊。 “回禀陛下,倒没什么大事。”赵灵瑛一笑。 觉得陛下还是开明的,时时刻刻关注国事,关心民生疾苦。 旋即,她稍稍思考了一下,然后道:“不过辽镇,却传来了一些消息,是有关于辽镇指挥使,小国舅爷,宋鸿志的。” 7017k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