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杨承烈(上)  (第1/2页)
    杨守文回到现场时,差不多是一个时辰之后的事情了。    围观的村民已经渐渐散去,只剩下七八个公差打扮的人,正清理现场,搬运尸体。    田村正站在一旁,陪着一个男人在说话。    而杨瑞则规规矩矩站在男人的身边,双手垂在身体两侧,似乎在聆听两人的对话。    他最先看到杨守文,连忙和那男人说了一句。    男人和田村正点点头,便转过身,向杨守文看过来。    这是一个大好的晴天,昨夜一场豪雨后,碧空如洗,万里无云。一轮骄阳高悬空中,格外明媚。仲秋时节的阳光很暖,而且算不得炽烈,照在身上感觉很舒服。    那男人身高大约在六尺左右,差不多是180公分靠上。    唐尺和汉尺不同,一尺大约在三十一厘米上下。那男人头戴黑色幞头,身着青衫,外罩半臂,脚下蹬着一双乌皮六合靴,腰间则系着一根玉带,看上去颇有风范。    他身材不算魁梧,略显单薄。    这一身衣服穿在身上,更使他多了几分书卷气。    手中拿着一根赶山手杖,手杖的一端是一个六棱窝瓜形状的铁球,有婴儿拳头大小。    杨守文看到这男子,连忙快步上前。    “阿爹,你怎么来了?”    那男子眼中,闪过一种复杂之色。    他点点头,沉声道:“这里没你的事情,你待在这里也不太方便,先回家去吧……今天就不要去放牛了,在家里待着。等这边事情了结了,我回去有话与你说。”    男人,就是昌平县尉杨承烈,同时也是杨守文的亲生父亲。    他言语中显得有些冷漠,似乎不是和自己的亲生儿子说话,更好像在衙门里吩咐下属。    杨守文似乎也习惯了杨承烈的这种口吻。    事实上,这十七年来,他虽然浑浑噩噩的生活,但也知道杨承烈好像不太待见他。    是因为自己呆傻吗?    也许……    可他却记得,在他被雷劈中,卧床休息的那几天里,每天晚上杨承烈都会坐在他身边喃喃自语。只不过杨承烈的声音总是很小,以至于杨守文并不能听得清楚。    那几天,也让杨守文知道,杨承烈并不是不关心他。    不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杨承烈在故意冷淡他,在外更表现出一种不闻不问的态度。    试想,如果杨承烈真的讨厌杨守文,杨守文也不可能活的这么自在。    他只需要把职田的全部收入收走,杨守文和杨氏母女在这小村庄里,就会变得非常艰难。    “那我先回去了。”    杨守文恭敬应了一句,转身往家走。    看着他的背影,杨承烈那一双浓眉微微一蹙,眼中却流露出一种莫名的忧虑之色。                                                      小村里,非常热闹。    人们聚在一起,三五成群,交头接耳,讨论着发生在村口的命案。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生活中也没什么特别的乐子。难得遇到一桩命案,人们自然而然就显现出他们八卦的本能。一群孩子在村口的大洋槐树下奔跑嬉戏,当杨守文出现的时候,几个孩子立刻欢笑着跑过来,围在杨守文的身边说个不停。    在这些孩子的眼中,有些呆呆傻傻的杨守文,其实也算是他们的朋友。    “兕子哥哥,你知道那个死人是谁吗?”    杨守文摇摇头,笑问道:“我当然不知道,你们难道见过?”    一个孩子轻声道:“兕子哥哥,那个人我真的见过……昨天我去山上采药的时候,看到这个人往山里走。对了,他还向我打听弥勒寺怎么走,还给了我两文钱呢。”    说着,那孩子悄悄取出两枚开元通宝,颇有些显摆的意思。    杨守文眼睛一眯,从那孩子手中接过两枚开元通宝。在手里拨弄两下,他突然道:“山狗子,这两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