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九十五章 魔幻cao作 (第6/6页)
恩怨存在的。 现在有联想的消息,刘新民第一时间就想告诉李兴文。 一直到十点多,刘新民这才离开交易大厅。 来到租好的办公楼,刘新民拨通了李兴文的电话,汇报了一下今天的情况。 关于港省这边的股市情况,刘新民基本上还是一个星期汇报两次。 李兴文知道之后,并没有说些什么。 现如今港省的股市,还是相当稳定的。 只要找准了机会,赚钱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就在李兴文想要挂断电话的时候,刘新民突然叫住了他。 “李总,港省这边有一个联想公司,现在正在筹备上市。” 李兴文直接问道:“你说的公司是港省联想吧?” “对,是这个名字。” 想到这个名字,李兴文脸色微微一变。 刘新民所说的港省联想,是柳乘风下的一步棋。 现如今的港省联想,股份构成是比较复杂的。 港省联想是由内地联想和华夏技转公司,港省四位大商人的导远公司,一起成立的。 其中两家国有企业持股百分之六十七,导演公司持股百分之三十三。 很早之前,这家公司就已经成立了。 当然这一家公司,华夏联想除了有股权,其他没有任何的瓜葛。 九二年,柳乘风要求增资扩股,股本金增至一亿港省币。 对于这个要求,技转公司直接拒绝了。 原因很简单,港省联想不管是技术还是产品,都是零。 这样的公司,根本就没有必要增资扩股。 结果在增资后,港省联想股权结构便发生了变化。 内地联想占股份的百分之五十三,导演公司占百分之四十三,计转公司只占了百分之四。 明年,柳乘风会要求再度增资扩股。 到那个时候,技转公司就会成为仅持有零点一亿的小股东。 这个时候的技转公司,可以说没有任何的话语权了。 在九四年的增资扩股中,资金投入基本上都来源于内地联想。 内地联想直接投入了九千多万港省币,至于导远公司的话,象征性的投入了十万港省币。 如此悬殊的投入,两者却能取得相差无几的股权,其中是有奥妙的。 奥妙就在于,内地联想将其投入港城联想将近一半的资金,借给了导远公司。 导远公司拿着这一半的资金,低价购买了上市公司港城联想的股权。 这么奥妙的cao作,自然是出自于柳乘风之手。 现在说出来的话,可能还会有很多人不相信。 然而事实,就是如此。 只能说柳乘风这一手玩的是真的花,一般人真的是想不到。 导远公司用内地联想的钱,去购买了港城联想的股份。 就是说,导远公司完全就是在空手套白狼。 当然,柳乘风的cao作到这里并没有完全结束。 历史上,港城联想是在九四年二月十四号挂牌上市的。 上市之后,三家股东共持有将近五亿股。 他们付出的全部股金为一亿多港城币,换算下来的话,每股的成本是两毛多一点港元币。 要知道港城联想股市的上市发行价,定的是一点三三元。 这个价格,超额认购达到了四百五十倍。 内地联想员工和其他投资者在市场上买股票,每股付出的价格多达二点二元。 获得内地联想借款,购买港省联想股票的四位港商,从中赚了一大笔。 他们是以两毛港城币的价格,买到了两亿多股至少价值一点三三元的股票。 这么一种cao作,就是在暗中获取国企的财富。 事情到这里,并没有完全结束。 作为一个皮包公司,港城联想在九五年到九七年,两年亏损高达二点四亿华夏币。 港城联想股票的价格,在九六年八月份跌到了最低的三毛港省币。 这个时候,柳乘风推出了一个拯救港省联想的整合方案。 那就是不改变港城联想已有的股份构成,而是在九七年把内地联想的良性资产和已经被公众认可的无形资产,注入 港城联想进行整合。 这个整合,其实就是将内地联想当时已经扩大的微机生产和销售,这两个最能盈利的资产,无偿交给港城联想。 这样的cao作之下,当然会使亏损累累的港城联想,立马就变成高盈利的上市公司。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安装最新版。】 华夏联想经过这样的cao作,可以说是元气大伤。 这一次的整合使港城联想的股票,价格从最低点急剧上升。 这样的上升,一直持续到两千年三月份。 港城联想的股价,这个时候达到了每股七十港省币的最高价。 这个价格,是当初最低股价的两百多倍。 柳乘风的这一步cao作,实质上并不是为了拯救港城联想。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那些港商获取暴利。 当然,柳乘风同样是这个利益既得人。 柳乘风用内地联想的钱,最后把内地联想给买下来,这属实是一个很魔幻的cao作。 这一种cao作,最后却成功了。 如此一来,国企联想的性质就发生了改变。 在股份方面,柳乘风成了手握最大股权的那个人。 恐怕谁都没有想到,国企联想会在不声不响中就成为了私人企业。 当时这件事情,倪星南闹过几次。 可惜的是,根本就没有多少人关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