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凉州词  (第2/2页)
br>    “我先走了,有点事要去找下老朋友。”    “刘大人慢走。”    见刘晋亨真的走了,四人总算是松了口气,古继才看了眼杨辽兴奋道:“杨兄你快点给我讲讲这首诗,实在是太绝了。”    杨辽眼角一抽,在古继才锲而不舍的请求下,两人聊了一下午的《凉州词》,而大壮和古守禄才还是老样子,后者不断向大壮请教,也是每天都有进步。    ........    刘晋亨乘坐马车来到了国子监,门外的小童见到来者刘晋亨很是慌张,连忙叫人进去通知祭酒,同时招待刘晋亨进入了国子监。    小童带着刘晋亨绕过了一片竹林,进入了一处密室,密室中坐着一位老者,老者面前有两杯茶。    孔景民看着刘晋亨坐在自己对面,不解地问道:“你怎么来了?科举已经结束,阅卷的也不是你我二人。”    刘晋亨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自顾自地读道: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孔景民疑惑地看着刘晋亨:“这诗是围绕诗题写的?你什么意思?”    刘晋亨还是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而问道:“你觉得这诗怎么样。”    孔景民虽然疑惑,可还是回答了刘晋亨的问题,与刘晋亨的评价差不多:    偏题,好诗。    刘晋亨对这个答案并没有什么意外,回答了孔景民的前两个问题:    “这诗不是我写的,是我的辅官杨辽写的,他现在未及冠,我希望可以让我辅官在你们国子监挂个名,以国子监学子的身份发表这首诗。”
    刘晋亨想让杨辽的诗和名字尽早传遍京城,甚至是大昭,那就不能放过一点机会。    国子监是公认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但凡是从国子监传出的诗词绝对会以最快速度传播出去,不要个几天就会在京城广为流传。    而且现在科举刚过,状元未出,还有什么是比这更好的时机嘛。    至于说为什么要帮杨辽提高名气,这则跟刘晋亨下得一盘大棋有关系。    孔景民听到这话开始纠结,虽然他不知道刘晋亨为什么会这么做,可要是真以国子监学子身份传出去,那国子监也绝对会跟着大火一把。    现在各地书院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光是京城就有大大小小不少于十家书院,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国子监。    再加上已经好久没有国子监的学生拿到状元,连诗词都许久没有出现十分惊艳的,外面已经有人传出国子监已经落魄了,关键是还没有办法反驳。    可国子监素来以难考闻名,要是一个名不经转的小子随便凭借一首诗就加入国子监了,那他们国子监的脸面往哪搁。    主要孔景民还是害怕杨辽的文采只是昙花一现,这诗也只是有感而发,经不起时光的磨练。    刘晋亨也看出了孔景民的纠结,补充道:    “这诗杨辽只用半刻钟就作了出来,而且他之前也作出过两句诗,十年磨一年,霜刃未曾试。”    这话瞬间让孔景民所有的纠结都没了,他现在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把杨辽绑在国子监。    孔景民咳嗽了一下笑着说道:“挂名当然是没问题的,就是不知道这首诗的名字是什么?还有......”    说到这孔景民也不禁老脸一红:“你这辅官在学术方面可有老师?若是没有,我感觉我可以胜任这个位置。”    刘晋亨奇妙地看了眼孔景民,这让孔景民这老脸差点没挂住。    “那就这么说定了,至于后面两个问题,我明天再来给你答复。”    说完刘晋亨走出了密室,只剩孔景民一人在密室中品味杨辽的诗词。    夜晚,刘府。    刘晋亨看着埋头干饭的杨辽问道:“你中午那首诗可有名字?”    杨辽一愣,放下碗筷回复道:“凉州词。”    凉州词虽是唐乐府名,但在大昭可没这玩意,而且大昭边塞还真有个叫凉州的,所以直接套用原名就好,最主要的是杨辽也说不出来其它名字。    一首诗最主要还是其中的内容,诗名再好也只是锦上添花,所以刘晋亨也没多说什么。    刘晋亨本来想直接问杨辽愿不愿意当孔景民的学生,可突然觉得两人之间还是打个照面才好,换了个说法:    “你明天和我一同去下国子监,我介绍一个人给你认识。”    难道是因为这首诗......杨辽茫然地看着刘晋亨,最后还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