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章 朕不走了 (第1/2页)
弘历当然不会离开这里。 养心殿外皇子、亲贵、群臣的进谏甚至都有点逼宫的意思了,这在过去的任何一个时候都是不太可能出现的情况。 作为这个天下唯我独尊的君主,他什么时候被这样逼迫过? 所以除了悲哀,他还觉得生气。 他没让任何人进来,只喊了和珅进来。 和珅进来之后就跪在地上,声泪俱下的恳求弘历尽快离开这里,不要继续死守了。 守不住的。 可弘历只是微微摇头。 “和珅啊,你知道当年崇祯皇帝朱由检为什么不离开京师,反而要在那景山上吊死吗?” 和珅抬起头,想了想。 “奴才记得,崇祯皇帝是想要南迁的,但是被大臣阻止了,走不了。” “他要真的想走,谁能拦得住他呢?” 弘历感叹道:“他或许也是想走的吧,但是想到了过去的事情,想到了于谦,想到了他的先祖,他自己也举棋不定了,不知道该走不该走了。 直到最后时刻,发现想走,但是已经走不了了,就干脆不走了,吊死算了,素以朕原先有些看不起朱由检,可事到临头,朕发现朱由检到底敢自杀,这是多大的勇气? 至少朕做不出来这样的事情,朕想走,同时又不想走,想留下,却又不敢留下,和珅,你说朕是不是一个懦夫?堂堂皇帝,居然连死都不敢。” 和珅忙道:“皇上怎么会是懦夫?皇上乃天下之主,是天下一等一的英雄好汉!天下人人敬仰的四海之王,怎么会是懦夫?” 弘历摇头苦笑。 “朕自己是什么样子,朕还是清楚的,这几日朕想了不少,想过逃跑,想过自杀,甚至想过和谈,乃至于投降,但归根结底,朕还是不愿意离开这里。 朕生于斯长于斯,祖宗陵寝在这里,父母陵墓也在这里,妻子的陵墓也在这里,甚至好些個孩子的陵墓也在这里,作为后人,作为人夫、人父,难道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遭灾吗?” 和珅顿时哑口无言。 兰芳可以恶劣到把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陵墓毁掉,使他们暴尸荒野,就很难说他们会不会进一步摧毁掉京师周边的大清皇陵,以进一步的羞辱大清。 这样的事情要是发生了,别说弘历,和珅自己都觉得有点难以接受。 但是…… 死人到底是没有活人重要的。 “皇上,活着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奴才说句僭越的话,死人已经死了,一切荣辱归于尘土,不复存在了,咱们要做的是顾好活人,而不是在乎死人,皇上,走吧!” 和珅叩首苦求。 弘历沉默良久,最后长长一叹。 “和珅,你们走吧,想走的人都走吧,别留着了,去大同,去找永琰,辅佐他,争取驱逐兰芳,剿灭逆贼,复兴大清,朕就不走了,朕想在这里陪陪父母,陪陪祖父,陪陪富察。” 和珅不可置信的看向了弘历。 “皇上……” 弘历一瞪眼。 “走!这是朕的命令!和珅,你要抗旨吗?” “奴才不敢!” 和珅条件反射般的回答道,然后才反应过来,哭道:“主子!天底下哪有主子赴险而奴才逃生的事情?主子若不在了,奴才还怎么能活着?” 弘历摇了摇头,走上前,拍了拍和珅的脑袋。 “走吧,去大同,去找永琰,然后,让朕的爱女和丰绅殷德那孩子成婚吧,也算是朕给你这个亲家最后的礼物了,和珅,永琰需要你,大清需要伱。” 和珅哭得不能自己,再三恳请弘历一起走,弘历坚决不走,甚至举起手杖怒打和珅,狠狠的把他打出了养心殿,然后令李玉关上了养心殿大门。 最后,他让李玉宣读了他最后的圣旨。 “群臣愿意离开的,可以尽快离开,往大同去辅佐皇太子永琰登位,再造大清,光复大清,以期未来驱逐兰芳,剿灭叛逆,朕身为天子,自当与京师共存亡。” 这相当于是弘历的遗诏。 群臣得知,大惊失色者有之,心下一松者亦有之,前者少,后者多,人人开始互相偷看对方,不知道何人愿意带头离开,若无人愿意带头离开,谁又敢真的离开呢? 这到底是皇帝的遗诏,还是最后一次考验? 被弘历考验了大半辈子的王公大臣们十分不解。 不过这一次,有人带头了。 和珅。 遗诏宣读完毕之后,和珅朝着养心殿三跪九叩,行大礼之后,转身离去。 作为第一个离去的人,和珅的离去使得不少人感到惊讶,不知道方才在养心殿内弘历除了打他,还说了一些什么。 不过至少有人愿意带头离开了。 只要有人带头离开,那么剩下的人就不担心了。 不少人松了口气,嘴上开始怒斥和珅不知恩义,居然抛弃皇帝带头逃跑,一边骂,一边站起身子追着和珅而去,仿佛是要追着骂他,实则脚下步伐越来越快。 到后面,很多要离去的王公大臣甚至越过了第一个离开的和珅,跑得飞快,也不顾着继续辱骂和珅了,只是埋头逃跑,回家收拾剩下的细软准备逃命去了。 很快,也没多久,一炷香左右的时间,原先跪在养心殿门口的一群人就走了大半,剩下来的还不到五十人,其中就包括了奎林、董诰,还有弘历那四个倒霉儿子。 其实这四个儿子都是想走的,奈何弘历作为父亲不走,他们要是作为儿子先走了,就算能活命,估计也会被那个即将在大同登基称帝的哥哥永琰给治罪。 父亲赴死,儿子岂能苟活? 他们都能想到届时自己会被永琰惩罚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