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请息怒_四百五十三、邀千万华夏男儿,共赴万里关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百五十三、邀千万华夏男儿,共赴万里关山 (第2/3页)

月初八。

    自从诞子后,一直留在府内休养的阿瑜,见了这份抄写来的文字,当场哭了起来。

    五日谈头版头条,原文刊印了楚王公文。

    五六日前,已有多支义师断炊,有些将领靠个人关系能从友军处借一点,也有的靠捕鱼勉强混个饿不死。

    泽州知府贾遵于胙城、长垣、东明等城设置义师接待处,将东、北两个方向的来援义师拦在各县,重新组织起建制后,陆续送往陈桥驿大营,各做安排。

    十日来,连胜两阵,齐军终于一洗早起低迷士气。

    是现成可抱粗腿。

    “韩没降?韩未死?”

    每天需供应的粮草便是一个天文数字!

    比起一上来就想吞并友军的刘叔平,楚王的格局胸怀呸,那姓刘的何德何能与楚王相比。

    折彦文手刃一名西夏校尉,枭其首后挂于腰间,西军余者,有样学样,将五百西夏军全部割了脑袋,以慰九月初悲歌川战死袍泽英灵。

    金夏军二十多万战兵,但围困周长五十里的东京,却依然让庞大兵力变得捉襟见肘,再有四百里粮道需防御

    洛阳城防,以及城外南北两仓的守卫工作,几乎全由洛阳降军负责,仅城内驻有三千西夏军震慑。

    王、赵两人,一人率部往南,在通许、杞县一线接应淮北来粮,一人往北过黄河,在黎阳、白马一线接应河北来粮。

    我煌煌四千年之华夏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金虏夏胡之手!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枯、石不烂,便是身膏野革,亦无半点更改,愿与诸君共勉!

    此刻国运艰难,邀千万华夏健儿,共赴万里关山,请诸君奋勇,愿我后辈再无苦难!’

    以陈初想来,他要么死于乱军,要么投了金夏军。

    齐军兵力占绝对优势,再者,不管是折家军还是洛阳军,都和西夏军有血仇,自是人人奋勇,个个争先。

    可这一回.听孙邦言,这韩不但没有投降,反倒将卢应贤等人臭骂了一顿,至今和老妻被关在洛阳大狱中。

    以至于到了十月二十八日,完颜谋衍将原本十余人一支巡弋小队加强到了百人以上。

    嘉奖报捷公文,前头自然大肆夸赞了折、张二人,同时亦不忘强调斩杀西夏皇族之事。

    反之亦然。

    此战,是器械营一战后的第二胜,意义却远超前者。

    众将领在倍感塌实的同时,亦感动难言。

    明确告知了天下万民,此时国家危机,文中却无半点挫败之感,只有一股‘为国赴死,男儿无怨’的雄壮,弥散在字里行间。

    张叔夜反问,折彦文脱口便道:“自然是距离东京越近,防御越严密!”

    不过,这一点也不影响孙邦的好心情.离开李讹移岩的院子后,背手站在萧瑟夜风中,仰头望向了无月星空。

    一一四.四一.六六.二零三

    “如何出其不意?”

    ‘邀千万华夏男儿,共赴万里关山’不止搅动了淮北,在淮南同样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孙邦闻言一喜,忙躬身为李讹移岩添了酒,投桃报李道:“若小可做了淮北经略,一定竭力报效我皇、将军!”

    这么一来,必然影响侦查频率和覆盖面积。

    自十月二十四这日起,如同无头苍蝇一般乱糟糟的各路义师,逐渐井然。

    便如那曲义先,‘投诚’当日,便被任得敬封为了京西节帅。

    张叔夜却道:“既然要靠近洛阳,折将军敢不敢去洛阳北仓看一看?”

    张叔夜和楚王未有过任何交集,这次却被后者委任一军副帅的要职。

    孙邦被送来后,照例拷问一番,便要问斩,可负责审问的军士却从他口中得到一个重要消息,连忙禀与楚王。

    随后,阿瑜亲自带着公文去了蔡州五日谈报馆。

    孙邦不由一惊,北仓囤积着大量粮食,仓房数百座,储粮区严禁明火!

    折彦文一怔,随后一拳砸在自己掌心,“张承旨,那咱就去看一看!”

    直到这次折彦文主动问起,张叔夜稍一沉吟才道:“折将军,如今金夏军队粮道防御严密,若想有所收获,我军需出其不意了!”

    行军两日后,自白坡向南再渡黄河.

    张叔夜此计,虽看起来冒险,却准备抓住了金夏军的纰漏。

    太原都统王秉、武安军都统赵孟广,则一南一北领了押送军粮的任务。

    而折彦文,更不必说.老父、二弟已血染疆场,他与金夏不止有国仇,更有家恨!

    完颜谋衍自然也知洛阳至东京之间这条粮道的重要性,又经两次齐军sao扰,自然加强了沿途防卫。

    自九月初,金夏军一路东进,大小战阵十几场,未尝一败,早已不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