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五十、家人们,谁懂啊 (第1/3页)
十月十三,黄昏时分。 初九日淮北收到了来自东京的勤王诏令。 淮北督抚杨震第一时间命淮北五府驻军进入战备状态,随后赶往了蔡州。 今日,官衙内这场会议已持续了一下午,关于到底出不出兵的争论也持续了一下午。 双方争的面红耳赤。 “二来,出征后,爹爹一切都要听女儿的,若女儿说了甚不合你意,爹爹也不能发火,更不能骂人!” 淮北原驻有两万多将士,大郎要带走一半,其中近卫二团、大郎起家的桐山班底组建的三团,都是精锐。 稷儿小大人一般,接过后不忘答谢。 “傻样。”蔡嗔了一声,唤铁蛋在床边坐了,随手塞过来一颗橘子。 曹小健呢,当然担心嘉柔安危。 “咦,爹爹,你怎来了?” 早已有腹稿的大郎却道:“本帅带近卫一团、三团、十三团、十七团及天雷二团一部北上。刘二虎第十团自寿州回调,负责蔡州防务。十八、十九、二十,三团驻守寿、宿、泗三府” “一来,爹爹不许胡乱发令指挥!” 杨大郎一锤定音后,堂内关于出不出兵的议论告一段落。 大郎却哈哈一笑,纠正道:“郭大哥切勿说什么城破人亡,淮北是我十余万大军的乡梓所在,亦关乎王妃和小世子小郡主的安危,这副担子可不轻。” 说到此处,大郎又是一礼,认真道:“数十万将士家眷,便拜托郭大哥了!” 反对淮北出兵态度最坚决的是蔡州知府徐榜,他的理由很清楚,‘淮北地处齐周边境,不可不防。即便东京丢了,也不能丢了淮北。’ 话音一落,堂内顿时一阵吵嚷,似是对唐敬安的表态不满。 不过,此事最终决断,还需以军方意见为重,陈景彦主动向始终未发一言的杨大郎,道:“杨督抚,为今之计需督抚拿个主意了。” 被剥夺了指挥权的老沈只好委屈吧啦应了下来,“好,依乖囡” 唐敬安乃楚王秘书出身,他应该最了解楚王的心思。 陈初和陈景安都不在蔡州,军统得来淮南情报,有相当一部分都会呈给陈景彦阅览,以助后者对周边局势有清晰了解。 “爹爹随你去东京。” 铁胆兴奋之情顿时消散想来里头哭的上气不接下气的,必是秦胜武新妻,折家幼女折燕儿. 老父血洒疆场,身为人子自是悲恸。 陈景彦则负责与各家场坊沟通,将各厂护卫队、乃至朱达的武装押运队都纳入了动员体系,以防万一。 不过,看起来精神还不错。 沈再兴小声嘀咕一句,求助似的看向庞胜义,可这回老庞也不帮他说话了。 “嗯,jiejie放心,有我在,必保陈兄弟平安!” 此时看过去,这杨大郎确实有了几分大将风采。 这就是徐榜最大的优点,从不死犟,只要拗不过,便赶紧调头。 “三则,出征后,女儿可没法给爹爹安排军职,爹爹要从大头兵干起。念在爹爹年迈,女儿便收爹爹做亲兵.” 铁胆眼看王妃一时半会腾不出空闲见自己,便转头去了蔡所在的青朴园。 孩子天真的话语,逗得蔡大笑,可随后心中又升起一股说不清的感觉.童言无忌,稷儿想让她诞下男孩,但腹中若真是男孩,恐怕有不少人要担心的睡不着了。 既然这回他们主动送上门来,大不了将决战提前几年。 铁胆信誓旦旦道。 铁胆自然担心爹爹在战场上越俎代庖,胡乱发号施令。 如今来不及请楚王定夺,唐敬安的意见便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楚王的意思。 蔡不由一乐,笑问,“稷儿想让姨娘生个弟弟?” 唐敬安掷地有声的话,让徐榜喃喃说不出话来。 两人的话都无从反驳,却也都代表了各自派系的利益。 自打前年河北一战,铁蛋已憋了两年没撒野了! 只是,刚走到涵春堂前,便看见大大小小一群小娘,站在门外踌躇不入内,脸上尽是担忧神色。 与之针锋相对的,是督军曹小健,理由同样充分,‘东京若破,淮北也不过是砧板鱼rou,金夏军转而南下,淮北根本无险可守。是以东京必救.’ 只不过,有的闻之担忧,有人闻之兴奋,有人闻之肝肠寸断 酉时末,铁胆得知此次北援有自己,推开饭碗便跑去了后宅,准备向王妃和蔡jiejie辞行,今晚就搬去军营,好为后日开拨做准备。 耻辱,耻辱啊! 半只近卫二团都是老子带出的,如今老子回归队伍了,竟要从大头兵干起? 杨大郎最是干脆,直接道:“寿州大营驻军已开始向蔡州集结,三日后即可整装北上!” 这种判断,没有任何情报支撑,完全基于两人之间的了解。 “谢姨娘” 一句‘普通百姓’让沈再兴老脸颇为挂不住,罕见的对女儿黑了脸,“你的功夫还是我教的呢!你若不带我,我便去找杨大郎,请他换你庞大叔带近卫二团出征,让你留下!” “好说好说,乖囡只管讲!” 铁胆狐疑打量老爹,不明白后者想干啥。 但周国也不得不防大郎让二虎指挥分散于各府县的老兵,带领各村民团进入二级战备状态。 “嗯!” 等于明说了,齐国已成楚王禁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