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百四十六、死战悲歌川 (第2/3页)
缓缓朝南侧战场而来。 此军皆由党、羌贵族子弟、亲信组成,人马皆配装饰华丽的重甲,刺斫不入。 且腰间有环扣,以钩索绞联于马上,即便战死,亦不坠地。 战马往往会继续随大队前冲。 折可求年轻时,便亲眼目睹过一名西夏铁鹞子,人头已齐颈而断,但整个人依旧坐在马背上冲锋,场景相当慑人。 两地百年征战,对彼此实力心知肚明,都是明牌。 见对方刚刚交战就拿出了压箱底的宝贝,折可求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却又隐隐担心。 松一口气,是因为明确了铁鹞子的动向,便不用再担心他们埋伏于某处发动突袭。 隐隐担心,则是因为此刻明明未到战局胶着、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那西夏军主帅任得敬也是名老将了,此次怎这般沉不住气? 下方,三千铁鹞子已抵达城南战场,折彦文按照预先和父亲商议好的计策,依仗轻骑便利,且战且退,将铁鹞子引往西侧悲歌川。 三川塬上,折可求眼见铁鹞子果真被儿子引向了利于本方作战的战场,随即压下些许不安,下令道:“彦忠,何都统你二人各率本部重骑进悲歌川” 西北各军,以前因贫弱,自是养不起人马佩甲的重骑兵。 直到最近几年,因耕种新麦,连年丰收,再得益于和楚王的良好关系,西军才得以从淮北购入好铁,铸造重甲四千副。 其中,折家装备的最多,共计一千五百。 何定边麾下有五百骑。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西夏尚且不知的底牌,折可求才敢硬钢铁鹞子。 二子折彦忠、庆州都统何定边两人都是首次率领西军重骑作战,自是兴奋雀跃,当即点齐兵马冲下了三川塬。 悲歌川西窄东宽,犹如喇叭状。 申时一刻,折彦忠率千五百重骑,自喇叭口入川。 西军忽然出现的重骑,让铁鹞子统领细母嵬名吃惊不小,随即朝东边望了一眼,呜哩哇啦的说了些什么,看起来很着急,也像在咒骂。 数里外的三川塬上,折可求手持千里镜,时刻留意着悲歌川战场和保安州城下西夏中军大营的动向。 若西夏中军来援悲歌川,他的任务便是带领塬上将士拦截。 此一战,折可求已下定决心,便是付出巨大伤亡也要打残铁鹞子,磨了西夏军锐气。 千里镜移动间,狭窄视线中忽然出现几只高飞大鸟。 折可求本来已移走了视线,却忽觉怪异,下意识拉回了视线。 在西北生活了一辈子,折可求自然知晓当地有哪些常见猛禽,比如秃鹫、金雕等等。 可此刻盘旋在悲歌川上空的几只怪鸟,却是他以前从未见过的. 通过千里镜细看一番,此鸟头、腹白色,翅羽灰褐,虽体型远不如西北原生的金雕大,却同样带有‘钩喙’这种猛禽标志。 正疑惑间,却见东侧山丘后扬起一片烟尘。 折可求赶紧看了过去,仅仅几息后,千里镜内陡然出现一条黑线。 马是西夏河曲马,人却比党项人矮了不少,同样人马俱铁甲,却是一水黑色,完全没有西夏铁鹞子那般的华丽装饰。 甚至连旗号都没打。 那一具具沉默重甲骑士,在阳光照射下犹如铁铸恶佛! 即便还隔着几里远,折可求也能明显感受到那股扑面而来的肃杀之气。 以西夏国力,能养三千铁鹞子,已是极限。 这股重骑,又是从哪里来的! 短暂迷茫后,折可求的目光再次看向了盘旋于天的怪鸟 海东青! 金人的海东青! 折可求瞬间头皮一麻,再看向悲歌川内的战场,双方已纠缠在了一起,单靠鸣金,绝对撤不出来了。 “西军为国戍边,有进无退,随我杀!” 折可求只犹豫了一息,便回头暴喝一声,带领塬上将士朝东而去。 申时中。 折可求所部本想为悲歌川建立一道屏障,可仅接战半时辰,阵线便快速动摇。 眼见这支不知从哪杀来的重甲骑兵已进至折可求身前不足百步,亲卫队长、家生子出身的折车儿抽出大刀,猛地对身旁一人喊道:“带帅爷走!弟兄们顶不住了!” 说罢,一提马缰便冲向了敌军。 有他带头,当即又有数十名亲卫驾马前出,同样都是那句话,“带帅爷走!” 仅仅几息,折车儿便带着数十名亲卫冲到了铁浮图阵前,一刀挥砍下去,砸出一溜火星。 那马上金将只身形微微一挫,双手持握狼牙棒兜头砸下。 折车儿知晓重甲难破,方才那刀使出了十成力,却不想依然是这样。 招式已老,折车儿避无可避. 这几十名护主忠卫,只在双方交战的阵线之上,翻出一朵小到不能再小的浪花,随即被黑色洪流碾压、淹没。 申时末。 折可求在剩余亲卫护拥下,退至悲歌川内。 正在全力与西夏铁鹞子厮杀的折家军,忽然感受到了来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