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百七十六、千二士子,百万军民! (第3/3页)
class='gcontent2'> 费劲气力的搞出一家场坊,不想,人陈学长却已投入了更大的世势洪流之中。 和他们这小气吧啦的格局相比,不知高出多少个档次。 此时,再想起方才欲要在陈学长面前炫耀功绩的行为,简直是小丑就像一个无知孩童,拿了把木剑,跑到淮北第一猛将姚旅帅面前显摆自己的功夫一般。 太羞耻了! 远处,朱达、郭滔儿两人迟迟不见儿子们入席,特意出来寻找。 当他们看见失魂落魄的三人后,朱达忙道:“你们杵在这儿作甚!快走,随我向柳川先生、尤知府敬几杯酒” 朱达能将儿子早早送入陈初门下,自然是打定了主意让后人在淮北系扎根。 陈景安是淮北系大佬,尤知府又是蔡家姻亲,朱达自是希望自家千里驹能早早和各方建立良好关系,好为以后仕途铺路。 却不料,朱春竟站在原地没动,突兀的讲了一句,“爹,我想去河北路.做大事!” “.” 朱达一时惊愕.奶奶滴,河北路眼下甚情况你不知么! 若楚王相招,朱达自己会义无反顾的前去河北路,但儿子去不行! 老子拼命半辈子,不就是为了让儿孙们不用再上战场么,好不容易给你铺就了平安青云路,你他娘却要去前线搏命? 失心疯了吧! 就连郭滔儿也是差不多的想法,第二旅在得知河北情况后,已做了随时出发的准备,但他同样不会带上儿子。 由此,郭滔儿不由多看了朱春两眼.这孩子,莫不是傻的?安安稳稳的大后方不待,竟要主动去前线! 郭滔儿又看了一眼默不作声的郭林,不由欣慰.还是我儿知轻重,没跟着瞎凑热闹。 不想,下一刻郭林便开口了,“爹,我也要去河北!” 态度竟比朱春还坚定。 “你敢!老子打折你的腿!”郭滔儿大怒。 郭林却一昂头,“那爹爹打吧!我便是爬也要爬到河北路!” 十月初一,陈英朗自调河北一事得到批复。 当日,陈景安之妻程氏在家恸哭一场,阿瑜被二伯请去劝了一回。 从二伯家出来后,阿瑜思索一番,转去了五日谈报馆 陈家子主动去前线,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机会,既能替颍川陈家扬名,又能为堂兄履历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 除此外,阿瑜觉着叔叔当下也确实需要这些有着基层工作的人才,但,仅仅一个陈英朗却还不够。 十月初二,蔡州五日谈头版刊文《纵有狂风平地起,我亦乘风破万里》。 文章开篇强调了河北之于淮北的意义,阐述齐国一体,若河北沦陷,中原、淮北绝难平安。 随后,便是关于陈英朗的报道了 陈英朗在淮北士子界中几乎无人不知,他主动舍弃安稳生活,投身战地的行为,当即在士林界引起了轰动。 五日谈对他的评价极高,称陈英朗去往苦寒北地卧冰含雪,是为了让爹娘亲人不闻金兵抵境的恐惧、为了使淮北今年除夕仍可阖家团圆、围炉茶话,为了守护淮北万家灯火。 陈英朗本就是不少年轻士子的偶像,再加上蔡州五日谈极具煽动性的报道。 淮北士子,顿时炸了窝。 青年热血,护国佑民,谁愿落于人后! 一时间,自调河北的基层村官、淮北系的各所官学士子,甚至驻留在蔡州的部分周国士子,纷纷上书衙门,请求随军北去,抵御金军! 短短七八日,蔡州府衙便收到两千多人的请愿书。 经过遴别挑选,确定了一千两百人的士子、三千名民壮的随军名单。 被选中之人,兴奋却又忐忑,但落选之人,却如丧考妣,犹如科举失利一般。 十月八日,华夏博物院院长李大家宣布,带领博物院工作人员前往相州考察‘商墟、甲骨商书’。 这‘甲骨商书’,还是陈初数月前从东京去往河北路时途经相州所得,随后便送回了蔡州供李大家等金石专家研究。 此事虽事关华夏起源,但眼下出发却不是一个出发的好时机.相州虽不在河北前线,但距离并不算太远。 李大家执意如此,似乎也向士林界传达了一种态度相信淮北军能抵挡金兵,不会让后者攻破河北路的态度! 十月初十。 一千二百士子、三千民夫、博物院专家团,跟随秦大川所部新编十二团,押运着大批粮草、冬衣北上。 沿途相送百姓绵延三十里不绝 其实,河北路不缺民夫,之所以有三千民夫随军,无非是淮北百姓想让楚王、自家子弟兵知晓谁敢和淮北军开战,便是和咱数百万淮北乡亲为敌! 鞑子们,来吧,莫以为我淮北无男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