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二、坚壁清野,积极备战 (第3/3页)
王氏、刘四两的婆娘郑氏、刘兰芝等人得知此事后,当即去鹭留圩四大行取了钱,分别认购了数额不等的股票。
她们甚至都看不懂那则告示的种种规则。 生性谨慎的她们愿掏真金白银换来桑皮纸制作的‘证券’纸片片,只源于对东家夫妇的无条件信任。 虽然她们工种不同,职务不同,却有着极为相似的经历.都是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赤贫状态,跟着东家一步步吃饱、穿暖再到吃好、穿好,过上了以往想都不敢想的红火日子。 发展的体验感,可谓刻骨铭心。 就像刘兰芝家,一家五口在农垦集团上班,现已攒下了一笔不算小的钱财,准备明年开春翻盖新屋哩。 日子好了,人就变得有底气了。 前些日子,当初把刘兰芝从家中赶出来的前公婆,不知从哪知晓了刘兰芝现今是每月月俸四贯的农垦集团后勤部主管,竟腆脸要求刘兰芝带大丫回婆家生活。 还大言不惭道:虽然我儿殴了,但大丫终归是我家孙女,你想改嫁我家不管,但大丫必须随我们走。 刘兰芝又不傻,心知对方把大丫讨走,是把她当成了摇钱树,往后也好时时向刘家讨钱。 刘伯听前亲家这般说,当即拿了锄头把人打了出去 以前见人先赔笑的老好人刘伯,能如此有底气,一来是现下日子好了,二来也因为有个护犊子的东家。 所以这次听说东家大娘子与几家合伙的商行招股,刘伯不问赔赚,直接吩咐刘兰芝取钱买股。 不过呢,刘兰芝认购股票前,特地找了大宝剑一回。 “木头,大娘子的商行招股,我帮你也买一些吧?” “哦,你做主” 大宝剑当初是被刘兰芝救下的,在刘家柴房住了好几个月,虽说现下搬进了集团新盖的单身宿舍,但他挣来的钱却一直交给刘兰芝保管。 同日,一名来自朗山县的公人把一书公文交与了陈景彦。 公文中提及,请贵县西门押司、陈都头来我县协助调查饮马庄郑家一案。 陈景彦看后面无表情.现下五朵金花都知郑乙就在朗山,两人去了定然没好果子吃。 且五人各自分派了任务,陈景彦负责‘拖’. 是以,当日那送信公人就住进了县衙内的狱景无厨无卫、实木栅栏、稻草床铺单间,附赠黑铁脚镣一副。 送信公人无法回朗山复命,他陈景彦就装作没见过公文。 能想到,朗山县一两日后定会再派人送公文,同时询问上一个公人音讯。 这么来回折腾两回,几日时间不就被拖过去了么. 那厢,陈初也很忙。 十八日上午,他和黄恢宏找了一片人迹罕至的荒地,试验了土地雷。 不过,鹭留圩制造的土地雷自然没有‘压发’、‘拌发’这种高级功效,只能以笨办法留长引线,人工点燃。 为了隐蔽,引线套在干燥的空心竹竿内,再掩埋在土下。 这样可以保证点火人员和爆炸点有一定隐藏距离。 其实这玩意更像炸药包,和地雷唯一相似之处便是同样埋在地下 下午,他又去了双河村。 双河村青壮正在按照陈初画出的图纸挖地道. 图纸上的地道分上下两层,下层可走水走烟,上层可短期存储粮食、人员居住。 人员沟通同样靠中空毛竹。 出入口尽皆设计在灶台内、牲口食槽下、墙根等隐蔽处,出入口狭窄,每次只能通过一人,通道内留有几方拳头大小的窗口,二尺余厚的土墙后可安排人员在内刺长枪。 还有一部分出口留在村外坟头、不显眼的沟渠. 现下抢收稻子正忙,十字坡市场那边也需要大量人手,但周宗发的市管队却被抽调回大半人员来双河村挖地道。 周宗发敏锐察觉到一股山雨欲来的危机感。 可是,在现场指挥大家干活的东家却显得很是轻松,嘴里不断哼着一首奇奇怪怪的小调,“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 东家这般模样,也感染了周宗发,不由笑呵呵问了一句,“东家,你唱的这小曲叫啥啊?” “嘿嘿,发哥,这小曲叫《地道战》.” 今天俺对象飞了一千多公里来找俺过节。 所以,只有一更了 大家能理解吧? 毕竟,我的读者老爷们是一群有温度、有素质、有爱心的大善人 大家晚上莫忘了吃大白rou粽子哈。 明日端午,老娘在此祝大家新年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