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请息怒_一百四十六、灯火不觉天,亦是杀人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百四十六、灯火不觉天,亦是杀人夜 (第2/3页)

不少人今日上午便赶到了附近,只为一睹据说方圆三百里有史以来最大灯会。

    如此密集频繁的人员流动催生了巨大的公共交通需求。

    月初,周祖林的小舅子问他借了笔钱,周祖林心中有些不乐意,但碍于妻子的面子还是给了。

    这小舅子拿了钱便买了头牛、套了车、铺上软垫,日常穿梭在十字坡到县城的路上载客拉人。

    他要的价钱也不贵,每人单程三文钱,可耐不住人多啊。

    方才,周祖林在停车场外偶遇小舅子,得知后者只今日一天便得了四百文.吓了周祖林一跳。

    小舅子是个机灵的,但这营生终究不如铁饭碗牢靠,待下次商行招工,还是让他来报名试试。

    周祖林默默想到,往摩肩接踵的人群看了一眼,又想到,东家说了,人流量大的时候很危险,搞不好就要出现踩踏、挤伤等情况东家还说了,这几日一定要多注意‘异常’外乡人。

    何谓异常?

    正常商人来了市场,目光多集中在商品之上;游客则更多注意哪些稀罕玩意。

    若有人习惯性的四处乱瞟、又快速移开视线、不时前后张望和同伴眼神短促交流这种人就要小心了。

    这是县衙苟步快给他们做上岗培训时说的。

    喏,就像远处那几个人,不就是苟步快说的那种么嗯?

    周祖林忽然一个激灵,反应了过来。

    四下看了看,看见十几丈外的周宗发,周祖林连忙走了过去,同时眼睛死死盯着那几名低头挤在人群里的汉子。

    “发哥!有情况.看那几个人。”

    “.,你先盯着,我去报与东家。”

    十字坡大酒店。

    店外摆了一溜小方桌。

    苗奎捏了盘中最后一颗花生放进嘴里惬意的嚼了嚼,吩咐儿子道:“鑫儿,去,再要一份花毛一体,加十个rou串、两个腰子、一壶糯米酿,今夜过节我与你常家伯伯好好喝上一回.”

    苗鑫起身,问了一句,“还要那青鸟啤酒么?”

    “不要不要~喝起来马尿一般。”

    苗奎急速摇手道,显然青鸟啤酒给他的体验很一般。

    坐在他对面的常德昌一直侧头盯着远处灯火通明的灯会现场,看了半天才回头悠悠叹道:“这桐山县,竟真如世外桃源一般啊”

    “谁说不是,小弟准备让儿子常驻于此,专门组织货源。”苗奎望着站在烧烤摊前等待烤串的儿子,不由自主的露出了笑容。

    “我也有此打算,待我此次回返,便差我家二郎常驻桐山。”

    “那感情好,到时让他们年轻人也交道一番.”

    “哈哈,好说。”

    常德昌捋须大笑。

    他是齐国颍州人,苗奎是周国临安人,若不是这次西瓜节,这两人怕是一辈子也难有交集。

    两人都是在桐山等货的商人,住同一间客栈,一二来去便混熟了。

    常德昌本想贩西瓜,后又发现玉容香妆的口脂和香皂是好物件,可那作坊早已卖断了货,订单已排到了本月下旬。

    他自然不会空手而归,干脆在此地暂留。

    说起这桐山县,常德昌溢美之词仿佛不要钱的说了出来。

    苗奎却不觉得他说的夸张.因为老常八月初六那日,被临县讹了大笔银子,后来气不过去桐山县衙报了官

    没想到,实没想到,当天本县都头和押司竟带人去临县把那银子讨了回来,且一分不少的还给了常德昌。

    此等稀罕事,简直闻所未闻啊!

    两人说话间,却见灯火阑珊处行来几人,为首那人正是陈都头,身侧跟了几名各有千秋的女眷。

    一家人边走边看,不时回应一下各种招呼声。

    玉侬标志性的‘咯咯’傻笑,一路不停。

    “东家~”

    “都头.”

    “陈铁戟”

    “见过大娘子,见过陈姨娘,见过.”也有女眷上前和猫儿等人见礼,却不知该如何称呼也跟在陈初身旁的蔡。

    “大家只管随意,我们一家随便转转,莫饶了大家兴致。”

    陈初笑呵呵的回应道。

    忽而,彭二哥从远处走来,在陈初身旁附耳低声说了句什么。

    陈初边向熟人颔首微笑,边低声道:“终究是按捺不住了,二哥,悄悄带白毛鼠在远处看一眼,看看来的是不是玉泉山匪人”

    “好。”彭二抱拳离去。

    陈初一家继续前行,坐在路边方桌旁常德昌哈哈一笑站起身,拱手道:“都头,赏脸和老朽吃一杯吧。”

    陈初抬眼一瞧,想了一下才记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