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贼在御座 (第2/2页)
君唉声叹气,长孙皇后干脆笑言开解道: 更是为那太原殉国之军民,河北奋战之义军,开封为奴十二载之百姓,皆白白身死受苦而惜叹。 就连庞统脸上也失了笑意,低声与旁边的南阳老友道: “孔明你那五丈原尚且可说是苍天厚彼薄此,虽多无奈但也能推为天意。”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倒也无怪乎后世经常调侃孙侯难越合肥了,毕竟借助江南的水路不管是运兵运粮,皆可称安逸。 反之若是从北南下,便能借助水路漕运飞速缓解后勤压力,腾出更多的人手用以征战,更易也。 刘备语气淡然道: “贼在中枢端坐于御座之上。” 李世民也懒得在赵构这等烂人身上浪费口水,只是兴叹了一句道: “这南宋之患,不在西夏不在辽金,不在靖康之耻不在搜山检海之辱。” “昏君jianian佞,偏安于江南繁锦。” …… 而再想到那光幕中出现的昭烈皇帝与唐太宗之名,刘翰心里顿时难以遏制的萌生了出了猜测,莫非……
“仁人志士,骈死于北伐之土。” 读《三国志》和《华阳国志》时怎从未见过相关记载呢? 对这话张飞简直不能同意太多,当即小声哔哔赖赖道: “要俺说还不如绑了那赵构送给那金兀术,愿杀便杀去,也省得在南处碍眼……“ 最终脱离之后毕十年之功终练就强军,却又面临着朝廷与血仇之敌苟合。 …… 孔明只当听不见,只是换了个角度述道: “北伐之事何其难也?这岳飞能毕十岁练兵之功而败金军得胜绩可谓出其不意,如此班师即便尔后要战,也必也颇多不易也。” “若是此光幕有那明帝同观之,说不得要作多少恶言也。” “这赵构之罪,虽刀斧加身,亦不足赎也。” 话说孔明这些年先是在南阳躬耕,随后跟着玄德公南下荆南,又西入益州,最终复又北上过汉中到了关中。 北伐之途,跨越江河之后,能借漕运之地便会骤减,军中便需分出相当一部分人手作输送押运粮草之用,且士卒行军相较南方乘船也要更加辛苦。 这南宋君臣负了北地百姓多少次了? 沦陷十二年尚可南忘王师,那五十年呢?一百年呢? 即便这些遭了灾的人记得自己汉儿血统,那在金人治下长大的子嗣又如何能记得乡音归于何处呢? “这赵构真气煞俺老张!” 若是放任金人于河南地来去自如熟悉漕运摸索造船,即便和谈也不过是与虎谋皮之言。 这般十二道金牌急召救金国于水火之态,虽然离谱,但若是这完颜构似乎就又合理起来了。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李世民摸着下巴想起来此前那赵匡胤言说弟弟夺权之祸已解,再联想到自己与诸葛武侯同观光幕以及赵匡胤出现的时机,心中也顿时有了猜测: “若是这赵大动作能快点的话。” “恐怕吾等见明天子之日,不远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