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难道是朕杀人太少,不能立威?(求订阅)  (第3/3页)
平时言语之中尽是少年的稚气和纯真;要说天子是少年,但是用起cao弄人心的手腕来,也颇为老辣。
    张安世回想起来,也有一些摸不准。    “子儒,县官虽然是孝昭皇帝的子嗣,但并不像孝昭皇帝,反而更像孝武皇帝。”    那是当然,从血统上说,孝昭皇帝是县官的叔叔,而孝武皇帝是县官的爷爷。    像爷爷多一些,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子儒可以再想想,如果是孝武皇帝面对如今的局面,他会做什么抉择呢?”    张安世猜不出来,那么自然就没有资格向天子上书进谏了——天子比他们站得高,自然看得远。    但是,身为臣子,总觉得进谏上书才是本分,因此总有一些不甘。    许是看出了张安世那一点点的不甘,丙吉只能继续劝解地说道:“县官终有一天会成为千古一帝的,在这紧要的关头,我等不需要上书,只需要听县官的差遣就可以了。”    “不对县官的诏令有丝毫的怀疑,县官怎么说,我等就怎么做,这才是我们臣子的本份。”    “如果县官要征询我等的意见,我等将所见之事如实上奏即可,不必自寻烦恼。”    听到这里,张安世似懂非懂,他有一些明白,但是却又不全明白。    看到这个忠心耿耿,但是却有一些谨慎和执着的光禄勋,稍长几岁的丙吉打算再劝一劝他,免得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什么冲撞忤逆天子的事情来。    “县官孤身来到长安,几个月就开创下了如今的局面,没有一窥千里的本领,是绝不可能做到的。”    “那日,县官将我等叫到温室殿去写血书诏的时候,恐怕他就已经猜到了后面的种种可能。”    “所以,我等就不要庸人自扰了。”    丙吉的话说得云淡风轻,这反而让张安世有一些疑惑。    他们二人似乎是同时成为天子的亲信的,说到底与天子相处也不算久,为何丙吉会如此笃定。    “丙公,为何你如此笃定?”    张安世问得十分巧妙,并未说“你为何如此信任天子”,因为这未免有一些太大逆不道了。    丙吉当然不能说“我曾经派人刺杀过县官,而县官既往不咎,胸襟魄力异于常人”。    但是,丙吉却可以用另一件事来说服张安世,来彻底打消他的疑虑。    这件事情就和二人一直在回避的那个人有关系。    “我有一件事情,说出来之后,就可以让子儒再无疑问,但是此事有一些隐晦凶险,你可敢一听?”    丙吉不这么说,张安世倒还不会起疑心,现在这么说了,他反而更想知道了。    “这有何不敢,说错话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怎么可能听错话而下诏狱呢?”    “好,那我就冒着杀头的风险,与你说一说此事。”    张安世看出丙吉的严肃,立刻也坐得更直了一些。    “你可还记得,那个差点成为你兄长的乘龙快婿的少年?”丙吉问道。    张安世当然不会忘记,如果不是自己的兄长来问自己,那么那个少年很有可能成为张家的贤婿了——更可能成为张家的一个祸端。    “丙公说的是那个叫做刘病已的少年吗?”张安世为了确认,便再问了一次。    “正是。”    “这少年与此事有何干系?”张安世不解地问道。    “那我先问问子儒,这少年与县官是什么关系?”丙吉笑着反问道。    “如果要论起来,他应该是县官的侄子吧?”张安世放缓了说话的速度,似乎已经能品味出了其中的一些深意。    “那我再问一句,如果……”    丙吉往偏殿外再看了看,确认那些昌邑郎离得很远之后,才接着说了下去。    “如果没有县官,霍光要立新君,哪一个宗亲最合适呢?”    这个敏感的问题脱口而出之后,张安世先是疑惑,紧接着瞳孔就猛地缩了一下。    “丙公是说这刘病已是最合适的人选?这未免太……”    张安世本想说的是惊世骇俗,但是看着丙吉那神秘的笑容,他把话咽了回去,细细地想了起来。    很快,他就发现了这个事情居然有一点合理性。    刘病已绝不是承续大统的最好人选。    但是却是除县官之外的最好人选。    废太子据、燕剌王旦、广陵王胥都犯了谋反大罪确实不假。    但是至少孝武皇帝曾经对废太子据的死表示过悔意。    而孝武皇帝更是通过天下大赦的方式,还了刘病已一个无罪之身——至少比燕剌王旦和广陵王胥的子孙要干净多了。    如果没有了县官,刘病已还真是孝武皇帝本就不多的子嗣中,唯一合适的人选。    张安世有些迟疑地问道:“丙公为何要说起此事?”    “你可知道这刘病已在何处?”    “听说一直是在暴室里当差。”    “其实,县官已经见过他的。”丙吉没有再为难张安世,直接将这句话抛了出来。    “难道县官将他……”    丙吉摇了摇头,想起那一日,自己也是这样惊恐地误解了天子的,顿时就觉得那时的自己也有一些可笑。    “县官与刘病已已经相认了,二人现在叔侄相称,而刘病已更是对县官颇为信赖和敬重,此刻正在苏武和傅介子的使团中。”    “刘病已此刻不会成为县官的羁绊和掣肘,反而可能是一分助力。”    丙吉说完之后,就将天子与刘病已的事情一一道来。    作为听者的张安世,除了震惊和赞叹之外,就再也没有别的表情了。    天子未雨绸缪到这步田地,他们当臣子的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求订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