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三章 朱棣的不满  (第1/2页)
    第84章朱棣的不满    一万两银子,就像一阵风传遍了工厂,又传到了冶铁所,冶铁所又传到了官府。    所有人都知道了。    有人逼着王爷,掏出了一万两银子。    一万两银子代表了什么?    可以买到两万石大米。    百姓们人人羡慕的屠夫,常年有活的那种,不吃不喝工作两百八十五年。    中华重工的普工,不吃不喝工作八百三十三年。    北平府城内地段豪华的宅院,可以买下二十五间。    “谁啊,什么身份?”    “听是名工匠。”    “不会吧?胆子这么大么,贵人能服软?”    没多久。    朱高炽的话题,又登上了北平府市井之间的热榜,每个老百姓孜孜不倦的讨论这个问题。    “贵人傻啊,要是我的话,哼哼。”有百姓嘲笑道。    “贵人年少,生长于富贵之乡,还不懂银钱。”    “这么败家,王爷能同意?”    ……    朱棣满脸的阴暗。    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胸膛大起大落,看上去好像气坏了。    “咱每回找老大要钱,他都抠抠搜搜,要讲好些话,什么挣钱不容易,做事艰难。”    “咱找他要钱,到底气势不足,也就任他唠叨。”    “他倒好,眼睛不眨下,往外头就丢了一万两银子,问过咱嘛?谁允许他在外头撒钱?”    王妃也是rou痛不已。    燕王府以前阔过。    亲王俸禄每年米五万石,钞两万五千贯,马匹草料每月支五十匹……    可那是老黄历了。    各杂色都停掉了不提,禄米也从五万石降到了一万石。    还不是每个亲王都樱    秦王犯了事没了,晋王和燕王每个月能拿到足额的一万石,其余的藩王们,也就齐王能拿到一千石,其余的藩王多是五百石。    朱棣的俸禄,一年也才价值五千两银子。    至于亲卫卫所的田产。    粮食,羊,鸡鸭什么的,那更是指望不少,朱棣还要往里头添钱,用来弥补军户们。    五千两银子,还不够王府的人情往来。    更不提王府自己的用度。    之所以还能支撑,是因为以前藩王府风光的时候,积累下来不少的积蓄。    可谓要钱有钱,要权有权。    但是早已经物是人非,今非昔比。    燕王府其实是个空架子。    在银钱上是如此。    开支比入项要大。    人情有来有往,还能拆东墙补西墙,唯独每年赏赐军户,那可是无底洞,多少银子都不够花。    燕王府,其实也得过得紧巴巴的。    “两万两银子,补了些王府以前的亏空,今年对军户的赏赐,咱还指望着老大呢。”    “他倒是大方得很啊,问也不问就丢出去一万两。真把工厂当自己的了,眼里还有咱这个老子么。”    “消消气,等老大回来,你好好问问他,先问清楚才好,要是老大有苦衷呢。”    燕王妃不愿意火上浇油,压下心里的纠结,选择宽慰丈夫。    “哼。”    朱棣冷哼一声,“如果不是这段时间老大表现一直令人满意,咱早就派人把他叫回来了。”    “你也知道老大表现不错,并不是胡来的人,肯定是有原因的。”    “什么原因?谁能逼迫他?我看他就是得意忘形,需要敲打一番才好。”    曹cao曹cao到。    朱高炽从工厂回到了王府,主动来问安父母亲。    见到了朱棣难看的脸色,他就知道自己没猜错,朱棣应该心疼的要死。    钱虽然是他挣得。    可他又没有分家,自然是家产,由朱棣做主。    “父王先别生气,听儿子解释,如果不满意,儿子任由父王责罚,绝无二话。”    朱棣刚准备开口,就被朱高炽抢先话,语气卡在喉咙中,翻了个白眼。    “你。”    “儿子是千金买马骨啊。”    朱棣眯了眯眼,认真打量起朱高炽,揣测是他的借口,还是真的如此。    “买谁的骨?”    “买工匠们的骨。”    “工匠虽然很重要,但有必要这么大费周章吗?”朱棣不置可否。    自古以来。    统治阶级没有人觑工匠,反而极为重视工匠。    包括不少胡人都是如此。    哪怕在胡人肆虐中原的时代,胡人也会对汉人工匠比汉人普通百姓的待遇要高一等。    只是一万两银子用来千金买骨。    朱棣反而觉得不美。    此事传播开后,太容易引起部分性格吝啬的读书饶不满,他们都不值这个价。    偏偏读书人关系深。    座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