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章 大朝会 (第2/2页)
如今他这个天子也总算有神迹了…… 看看广场内众官员的反应便知晓这一点。 李晔步至御座前,并未落座,而是就着殿前的气氛,面朝百官,即兴道: “朕自两年前登临大宝,御极宇内,一直勤勉理政,不敢稍有疏忽。 “然外有藩帅不臣,内有阉党闭塞,以致国事渐颓,朝政日暗,朕亦深自疚痛,有负祖宗神庙,有愧四海万民。 “幸上天不弃,又赖众卿扶持,终扫除阉祸,还中外一片清朗,此诚可喜哉!” “圣上圣明!” 场中百官亦有所感,赞颂声形成了一股股声浪。 “阉党虽除,可中兴之路途犹漫漫。” 李晔再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国事衰颓至此,实是积弊日久之故,轻易间断难根除,今日朕特会晤满朝文武,当众誓曰,朕必不负大唐,必当倾力而为,谋图大唐再兴。亦望众卿不要负朕,当上下一心,不畏艰险,以振兴大唐为己任。
“如此君臣不相负,大唐再兴虽赊必及。” “圣上圣明!”…… “臣等必不负圣君!”…… 看到场中百官神色激越,信誓旦旦,声浪一层盖过一层,李晔再伸手一招,安心落座。 接下来官员们纷纷出列,踊跃发言。 都是痛斥阉党的种种罪状及赞颂天子扫除阉祸的英明果断等,不一一赘述。 有李书楼之称的翰林学士、户部侍郎李磎当众诵读他熬夜写就的《论阉祸》,洋洋洒洒两千多字,历数至中唐而来百余年的阉人祸乱,比之为跗骨之蛆,将百官的情绪推至高潮。 大诗人李商隐的外甥、右谏议大夫韩偓也不甘人后,当场赋诗一首:“一扫阉祸澄宇内,九天阊阖耀中国;龙尾楼台迎晓日,鳌头宫殿入玉楼……” 除此外,另有不少官员纷纷上言惩除朝内外阉党余孽,除贼务尽。 李晔只令礼官收下他们上呈的牓子,并不做任何批示。 这种面相外朝的朝会,一般都只是礼节性的君臣会面,象征意义大于实质内容,真要决断事务,得回内朝延英殿。 未至午时,酷日当头,李晔便提前解散了今日朝会。 并从禁内臧库出资部分绢帛赏赐给每位官员,算是对他们今日奔波的一点慰问。 场内又是一片歌颂天子圣明声。 …… …… 随后至延英殿。 殿内原有八位宰臣,如今杨复恭离京,西门重遂和刘季述被诛,孔纬养病在家,崔昭纬因亲近刘季述被赋闲,只余下杜让能、张濬和刘崇望三人。 有趣的是,这三人也并未向天子再引荐他人入殿,以填补殿内的空缺。 毕竟殿内人数越少,他们发出的声音便越响亮。 这未必便说明他们有专权的念头,至少,当他们向天子面奏一个观点时,再不用像以前那般先得应付大量的反对声音,争吵个没完没了。 李晔也未提出再引人入延英殿。 等处置完禁内之事和神策军,他下一步便要重组朝堂,其中就涉及到延英殿奏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