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八章 整军备战 (第2/2页)
信关将军挡得下来。” “我们要好好商议下,如何能在接下来的争端中夺取最大的利益。” 袁熙看向诸葛亮,诸葛亮会意,他想了下,出声道:“奉孝先生和伯言的话,我是赞同的。” 体现在兵士的欲求上,便是很多降兵对于袁熙军禁止屠城的军纪日渐不满。 袁熙随即道:“那曹cao在的话,我先灭江东,又需要几年?” 虽然在两人看来,其实这是极为短视的行为,孙权想和曹cao平分天下,也得曹cao答应才行,但曹cao是那种人吗? 这个时代,其实屠城才是常态,兵士的绝大部分收入,包括财货和女人,都是来自于屠城,没有这些欲望,大部分军队的军心是无法维持的。 他的眼前,郭嘉诸葛亮陆逊,三大谋士都到齐了,但众人脸色都不太好,郭嘉不长于治军,诸葛亮陆逊太过年轻,经验尚浅,三人竟然对目前的困境,似乎都想不出什么立竿见影的做法。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数比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和曹军交手,甚至不怎么训练步军,就可以看出来他对图谋中原没有很强烈的想法。” 而袁熙军先前保证战力士气的办法,是劳动教化的思想改造和俸禄并重,这种做法其实平均到单个兵士身上,花费的时间和金钱精力是很多,所以袁熙当初以幽州和徐州两州之力,也只能养万余名军士。 “若我们主动攻击他们,说不定更会给他们口实,其若和曹cao早有勾结,只怕许都马上会有天子诏令发来,为江东战场吧。” “因为站在孙权的角度,其志向并不一定是夺取天下,有可能他夺取江淮地区,便满足了。”
诸葛亮认真道:“没错。” “换做我是江东谋士,便是如此想的,毕竟他们敢大摇大摆从长江水路攻打江夏,便说明了其有恃无恐。” “我会亲自写信,向他说明此事。” 陆逊有能力这么做,也是因为背靠的陆家是江东大族的原因,陆家作为四大家族之一,良田万顷,豪富一方都是保守了,自然能支付数万家奴用度,赢取他们的忠心。 郭嘉诸葛亮陆逊依次出声。 数千兵士和数万兵士,在管理上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不仅俸禄捉襟见肘,在军士内部也渐渐开始了很多杂音,加上江淮地区并没有大规模进行劳动教化的条件,所以不好的苗头渐渐滋生出来。 郭嘉出声道:“孔明这说法很有意思,看你这语气,似乎觉得江东必然会先和我撕破脸?” “不用勉强,现在兵士这个样子,上阵只会添乱。” 袁熙听到诸葛亮过来说明了情况后,也不禁有些头疼,这便是盲目扩兵的弊端,人数上去,管理难度便级数上升。 “若我们全力对付曹cao,江东若是全力攻击长江沿岸,只怕我们便会立刻陷入绝境。” “便是江东能够和我们联手,至少不拖我们后腿。” “十五年。” “但我觉得,这里面还有一个前提。” “对付曹cao,必然要抓住一切可能得机会给与他打击,不让其有坐大的希望。” 他想了又想,出声道:“重新调整计划。” “而且眼下是最为关键的时刻,曹cao和江东也未必是一条心,江淮地区到荆州一带,已经天下局势的关键,每一场战斗,都关系着实力地盘的划分。” 而陆逊所在的江淮地区富庶,但毕竟地盘只有扬州两个郡,随着水军日渐扩张,达到两三万人的时候,问题就开始渐渐出现了。 听了诸葛亮的话,郭嘉和陆逊都不得不承认,江东说不定还真是这样想的! “按照孙权那人的心思,其很大可能会这么做。” 袁熙叹了口气,他后世的见识,尚且都想不到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更何况受时代限制的几人了。 “请三位说说,我们到底要吃谁,才能获益最大。” 三人都沉思起来,陆逊迟疑道:“要以夺取天下为目标,自然是要优先削弱曹cao的实力吧?” 而唯一不屠城的刘备,其实也为此吃了很多亏,他前期丢掉徐州和豫州,其实也和这因素不无关系,兵士欲求的得不到满足,自然士气不高,想更容易哗变和反叛。 最好的解决办法便是裁军,偏偏袁熙现不能这么做,他必须要维持相当数目的兵员,才能保持队江东和曹cao的均势。 袁熙点了点头,微笑道:“和我想的差不多。” “问题来了,你们觉得选哪一种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