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所图为何 (第2/2页)
r> 但想到袁熙一直没有露出招揽自己的意思,事事也做得很好,荀谌心中叹息,难道自己老了? 作为一个谋士,还不如一个袁氏子弟看得清形势,自己身为谋士的意义何在? 不过袁熙赶去了怀城,怕是要直接和曹cao交锋了,他那边要是溃败,那冀州的局势,怕是要彻底恶化了啊。 司隶怀城,袁熙望着跪在自己面前,浑身浴血的张辽,听到对方嘴里的话,不禁头晕目眩,身体晃了起来,孙礼连忙上来扶住。 袁熙定了定神,大脑才运转起来。 怀城丢了,吕布死了! 自己该如何向吕玲绮交代? 早知道自己就该采取激烈手段,将刘协弄到冀州去的! 然而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虽然袁熙并不在乎刘协的去处,但吕布这一系势力就这么覆灭了,对他的打击是相当大的。 他上前扶起张辽道:“我先找人給将军疗伤,之后如何温侯报仇,再从长计议。” “若将军不嫌弃,还请将军助我为温侯报仇,我必不负将军。” 张辽听了,躬身下拜道:“多谢使君,辽愿效犬马之劳,誓死追随!” 袁熙心下稍宽,他着人把张辽送去华佗处,同时让太史慈和徐晃领兵封锁黑山隘口,同时建立城寨营盘,随后找来沮授陆逊议事。 沮授进来后一脸苦涩,“这曹cao实在是智计多端,老夫未能看穿,实在是惭愧。” “我看也只有奉孝能在谋略上与之抗衡,他留在幽州实在太浪费了,还请公子派人请他过来吧。” 袁熙沉吟道:“只怕现在去也来不及了。” “我如今大将众多,兵士强悍,就不能试着主攻出击,看看能否找到机会?” 他心里有些不服气,加上张辽,自己手下赵云太史慈徐晃,还有在外策应的阎柔鲜于辅,难道一点胜算都没有? 陆逊出声道:“不好办,现在敌人的实力,实在太强了。” “不算曹cao的上万兵马,那边可是还有袁术军和马腾韩遂的数万大军。”
“单凭我们这些人,只要对方不犯大错,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机会的。” “而且就是这些人,如今也因为连番转战疲惫不堪,粮草辎重也没有跟上来,这一个月内,是无法策动大规模进攻的。” 袁熙不得不承认陆逊的话是对的,他来怀城之前,也没想到,却是马腾韩遂带了凉州兵马先赶到,还投靠曹cao,围死了吕布! 他郁闷道:“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看着曹cao将天子带回许县?” 沮授叹道:“恕我直言,我们这边能守住隘口就不错了。” “关键还是在邺城那一线。” “若是显甫显思公子能联手对敌,越过黄河攻打东郡,占据官渡后南下,曹cao便有家不能归,粮草后勤也会断掉。” “到时候,主动权就在我们手里了。” “如今这数州局势,关键点很多,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但如今的我们,并不具备改变怀城局势的能力。” “为今之计,便是静观其变。” “不过公子倒是可以发信给刘豫州及孙伯符,让其北上相助策应。” “即使无法打败曹cao,能将袁术这一路彻底消灭,也是好的。” 陆逊补充道:“敌人虽然兵多,但是补给也麻烦,必不能长久,迟早会分开,到时候便是机会。” “当前我们要防备的,是其联手突破黑山隘口,那样的话,我们连出击的道路都没了,便只能往退走。” 袁熙听了,只得道:“既如此,时刻关注怀城动向,若敌人有了退意,我们便衔尾击之!” 邺城里面,杨凤找到了几个太平道方士,问清城里的情况,不禁面露郁闷之色。 这近一年来,她走了不少地方,看到了很多先前看不到的东西,心中的疑惑越来越多,却找不到答案。 她直觉袁熙是知道一些的,于是便去寻找袁熙,先是听说对方在寿春,结果走到半路,听说对方回邺城了。 她赶到邺城,结果又得到的消息,对方已经离开,去了黑山! 杨凤气得吐血,这人怎么一直在跑? 我还不信了! 是夜,城外袁谭军营里一阵sao乱,军士们涌出,发现有人偷走了几匹战马,往西跑了。 他们有些懵逼,谁这么大胆,敢来军营偷马? 关于有些争论,我想了想,还是决定写几句话。 首先很感谢书友对于曹cao兵力问题的质疑,有问题是好的,主要原因还是在我我笔力不足,很多事情没有说清楚导致的,在此致歉。 大家应该也能看出来,本书没有貂蝉,所以不是三国演义,而是三国志背景,所以里面所有的材料,都是基于裴松之注三国志的,这本书动笔前,我起码是将三国志看了几遍的。 先说结论,南北朝时裴松之等几位史官对官渡之战曹cao的兵力判断,大致在十万以上,略低于袁绍,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官渡之战曹cao还能主动分兵四处出击,长途奔袭取得胜利,防守让四庭柱连吃败仗。 当然,如果非要相信三国演义说的曹cao一比十的兵力,能和刚击败公孙瓒的袁绍军在上百里的战线上,以工事战对攻三个月,让袁绍军一场仗也没赢,同时还击败刘备军数万人,只能说还不如相信我是秦始皇。 至于曹cao为什么能动员这么多兵,当初我想写屯田制的战时动员能力,但考虑到很多人不喜欢看科普,于是便没有写,如果有人想看,我后面会补上。 袁谭的问题,历史上他投靠袁氏家奴曹cao,亲手杀死逄纪,只会比更离谱。 历史其实很有意思,从驳杂的历史记录中寻找真相更有意思,当然可能不适合,以后我会尽量多考虑情节方面的问题,谢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