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再临:我获得了烛龙血脉_第一百九十二章:奴隶解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二章:奴隶解放 (第2/5页)

果令他意外,他提起此事的时候好几位朝廷重臣都在,全都连呼‘大王不可’

    听其原因才知道,虽然这事听着很荒唐,可实际上前些年因为这一特殊政策,商朝的人口大大增加了,原本唾弃此事的大臣们又觉得这是好事了。

    反正参与这种活动的都是下层平民,他们可能有些本就娶不到老婆,有些也不好找老公,官方总不能下场帮他们当媒婆cao行这些事。

    这种活动乱归乱了些,但人口确实是在大量增长的。

    苏临知道,在这个奴隶制社会中,人口的增长是很重要的,是一个国家是否强盛的重要指标,所以这些大臣才让自己再考虑一下。

    野蛮,太野蛮了,苏临准备全面整改一下国内的婚配法则,以及人口生育计划制度,但前提是生产力要跟上,否则光多生不优生也没用,反而以后会闹饥荒。

    “先让大家种上去,关于土地和奴隶的问题,我过几天再给太师一份新方案。”

    苏临思索后说道,既然说道了种田问题,他就想试探下闻太师的反应。

    “大王,万万不可啊!”

    可苏临还没说啥呢,闻太师就跪了下去,一幅要死谏的样子。

    苏临连忙起身走了几步,将对方扶起来,“太师,你这是作何啊,寡人还没说呢。”

    他哭笑不得的看着闻太师,对方是聪明人,大概知道他的意思了。

    “大王,您之前重用飞廉等人,便已经是开了先例,国内贵族对您很不满了,这不合祖制啊!”

    闻太师劝谏道,他是修士不假,但在这里他只是个文臣,自然要做文臣该做的事。

    商朝的贵族要真的造反,跟帝辛做政治斗争,他们神仙是不能插手的。

    “穷则变,变则通嘛……”

    苏临也有些头疼,这不像他在永夜大陆,民众麻木归麻木,但他在尼姆国可是一言堂。

    商朝发展到今天,盘根错节,如果没有闻太师这些神仙,他直接把反对者全杀光就是了,杀到噤声,把利益散给民众,自然大家记他的好,那些腐朽的贵族就去地下哀嚎吧。

    但就连闻太师这样的人都认为触犯贵族利益不妥,在强力劝谏,可见古人思维的僵化。

    “老臣斗胆建言,如今战争暂歇,大王当清理后宫,将妖言惑众者处理掉。”

    闻太师皱着眉说道,这话就是在暗指妲己了。

    他们都是神仙,哪里看不出那是个被狐狸精附身的妖怪?

    堂堂一国君主,中原大地的主人,后宫内藏着个狐狸精算什么事?有那么多优秀可母仪天下的女子,大王怎么就昏了头呢?

    “太师,非是后宫干政,只是女子口中的话,有时也不无道理。”

    苏临叹了口气说道,这个年代的人就是这样,神仙还好,但从凡人礼教的角度去看,确实是重男轻女的。

    这个年代比后世的封建时期还要严重,所以古书上记载‘纣王听信妇人言’,是一种贬义的记录,这算是封建时代前后宫干政的代表了,加上商朝被灭亡了,后世的封建国家没少拿这个举例说事。

    每当有后宫干政,大臣们就连连上奏,排比句的第一栏必然是他帝辛的例子。

    之前苏妲己提出“罚轻诛薄,威不立耳”,向帝辛建议重刑法,打破“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对反抗的奴隶主施以重刑,处决了一大批奴隶主旧贵族。

    这个时代的人怎么看苏临先不说,站在他的角度,他感觉妲己的建议没毛病啊,帝辛做的也没错。

    诛杀贵族叛逆,才能加强王权,这是合理的cao作,只不过历史上的帝辛玩的有点过火,才惹了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无疑,妲己建言的这种行为,直接触犯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利益,他们把妲己视为妖魔鬼怪、狐狸精,妖言惑主,无恶不作。

    后世把“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大义灭亲”看作美谈,为何唯独对打破“刑不上大夫”的妲己咬牙切齿?实属不公。

    说白了,还是周朝丑化的结果,因为他们是历史上第一个造反成功篡国的国家,当然要无限放大纣王的恶,否则他谋逆就会被拿出来戳脊梁骨。

    在这个古人性情大多朴实,信礼数的时代,谋反可是大事,要被骂死的。

    君不见姬发走过来的这一路,被人吐了多少口吐沫。

    所以同一件事,用不同的方法去说,有时候可能是美谈,有时候就是劣迹。

    那些痛恨打破‘刑不上大夫’传统的人,多半就是贵族一方,他们的利益被损害了,当然要骂妲己。

    哦,其实他们想骂的是帝辛,但在帝辛还活着的时候,没人敢直接骂他。

    “大王,三思啊,如今八百国初安,若是再行改革,恐怕会再起动乱,到时候我国军队还远在东夷,朝歌危矣。”

    闻太师继续劝谏道,“我截教弟子自可守得国门,可总不能杀尽天下人吧?”

    在闻太师看来,实际上帝辛直辖的领地也就那么一点,这偌大的天下都还是贵族在帮你管理,你得罪了贵族们,就是天下人群起而攻之,可比姬发来打你可怕多了。

    商朝的军队再能打,也不可能战的败八百国联军。

    “天下人?”

    苏临有些不礼貌的嗤笑了一声,“八百国?”

    闻太师内心有些不愉,但也知大王一向聪慧,难不成有他漏算的地方?

    “请大王解惑。”

    “太师高估他们了,所谓八百国,看似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但在寡人大军压上时,不也鸟作兽散了吗?乌合之众罢了。”

    苏临说道,之前姬发谋反,也裹挟了大批的诸侯国军队。

    说是八百国,不过就是群老村长罢了,村长带着点人拿着农具就上战场了,而且去的人还不多,说白了就是给姬发壮声势的,根本没有要亲自上去打仗的意思。

    不过如果姬发真的能谋反成功,这些诸侯还是要跟着分好处的,就相当于投资一小笔,成功了可以大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