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四章 刘邦归心 (第1/2页)
第279章刘邦归心 跟着老父亲刘太公回到熟悉的院落。 刘邦的家算不上太小,虽然不能算是大地主,但是在乡里之间也较为殷实。 刘老太公是个能治业的,只是奈何生了刘邦这么个混不吝。 年轻时候的刘邦放荡不堪,喜欢犬马游猎,还喜欢赌博,还喜欢奢侈品装逼。 刘家相对一般家庭比较殷实的家底被刘邦败了不少。 刘邦年轻时好赌,好赌到输红了眼被人逼到家里要债,刘老太公二话不说把家里的牛牵出去抵债。 因为刘邦年轻时候的不懂事,刘家的家产被败了很大一部分,刘太公痛恨刘邦的不争气,两个嫂嫂也因此讨厌刘邦,刘邦自己也因此在丰县声名狼藉。 好在后来刘邦去了沛县,混出来了一点小名堂,刘家在老二刘仲的经营下,也总算重新殷实了起来。 “季?” 刘仲从屋子里奔走而出,看着牵着双驾马车,一身华服,身边还带了一个隶臣的刘邦脸上满是不可置信。 刘仲比刘邦还要大一些,已经五十岁了,相比较于刘邦,常年务农的刘仲更显得衰老。 “你这是……”刘仲迎住刘邦拍了拍刘邦的肩膀。 “撞了大运,成了赵郎中的门客。”刘邦笑了笑。 虽然心里介意父亲对二哥的偏心,但是实事求是的说,二哥对自己还算是不错。 总的来说,不管是哥哥还是父亲,虽然责备有,怒斥有,但是还是给刘邦擦了不少屁股,衣锦还乡的刘邦并没有给哥哥什么脸色。 倒是刘仲的妻子,脸上带着许多尴尬。 哥哥们对刘邦不错,但是两个嫂子那是嫌弃死刘邦这个不懂事的败家子了。 眼下老太公还活着,三兄弟并没有分家,刘邦年轻不懂事,败的那可不就是全家的财产? 故而两个嫂子,没少给刘邦冷眼和脸色,冷嘲热讽更是不少,这也是刘邦不爱归家的原因之一。 回家了又要被爹骂被哥哥说,还要被两个嫂子冷嘲热讽的嫌弃,平白让兄弟难做。 只是如今刘邦衣锦还乡了,两个嫂子知道赵泗是何许人也,也知道刘邦即将飞黄腾达,往昔的冷嘲热讽仿佛成了钢针一般,只觉得羞愧难当。 “小伙子都长这么大了!”刘邦注意到两个嫂子尴尬的面容,只是笑了笑转而看向两个半大侄子。 都已经长成了壮小伙了,看着自己的眼神有些拘谨,刘邦从车架之中取出来两把弓箭。 “这是我特意给你们买的弓和佩剑,还有这些布匹,嫂嫂,孩子大了,总得有一身像样的衣服,走出去才不会被人笑话。”刘邦搜罗着从车里取出来赵泗赏赐的布匹和自己特意购买的弓和佩剑。 两个嫂子见刘邦并没有发难,心下一松,脸上带着笑容笑呵呵的接过去,嘴里也开始奉承起来,直夸刘邦是个有能耐的。 “你哥没什么能耐,以后刘家可就全要看了。”大嫂因为死了老公的原因,话不是很多,说话的是二嫂。 “怎能这么说呢?我好华服犬马,手里是留不住钱财的,向来是有多少花多少,二哥才是能够治家治业的人。”刘邦摇了摇头。 他确实对于两个嫂子的冷嘲热讽有所介怀,可是也不至于小气到在家里给人难堪,更接受不了对方通过贬低自己的兄弟来衬托自己。 到底,还是一奶同胞的兄弟呢! 二嫂闻言面上有些尴尬,只能自顾自说道:“嗨呀,我一个愚昧的村妇又懂什么呢?这刘家还得看你们这些男人担着呢。” “嫂嫂怎么能这样说呢?两位嫂嫂煮的rou羹可是一绝,我这些年经常不回家,现在一想,距离我上次吃到已经过去了六年了,这一口我可是惦记了好久,到现在想起来肚子还会咕咕叫呢。”刘邦笑了笑选择了释怀。 大嫂二嫂脸上闻声又是开心又是羞愧。 可不是六年没吃了? 还不是因为嫌弃刘邦,刘邦一回家,他们也就随便弄点吃的凑合凑合糊弄一二,哪里会弄甚么rou羹? 刘邦轻描淡写的化解掉了曾经的怨恨和疏远,也并没有接受对方贬低自我的和解方式,这让两个嫂子更为羞愧。 “好了!到底是老刘家的种!”刘太公敲了敲拐杖看向两个儿媳妇。 “快些给老三去弄rou羹吧,你这一路回来,恐怕光顾着走路,一点东西都没吃吧。”刘太公沉声道。 刘邦嘿嘿一笑:“最了解我的果然还是父亲啊!” 光顾着装逼呢,哪有时间吃饭? 两个嫂嫂闻声赶忙去准备饭菜,准备为阔别已久的刘家老三接风洗尘,哥哥刘仲也十分开心,亲自去打下手杀鸡宰鹅。 两个半大小伙子忙不迭失的想去试验试验自己新到手的弓和佩剑。 刘邦自顾自的坐在门槛之上,看着其乐融融的场面脑海里复又觉得恍惚。 人生,真的很奇妙。 刘太公拄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