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不小的数目  (第2/2页)
   张洛解释道:    “你一个小娃娃,我的身材过于招摇。”    “不适合直接在鬼市摆摊。”    “卫所里有平常点的人吗?”    “越普通越好。”    张旺生不明白为什么张洛那么小心。    但他还是说道:    “张阿公的大孙子并哥哥去过鬼市。”    “咱们要不试试找他帮忙?”    张洛点头同意。    立马让张旺生找来张并。    请他和张洛一同前往。    现在张洛在镇海卫的声望很高。    众人都晓得张洛是个有能力的读书人。    张并自然是当场答应下来。    张洛带上几斤精盐。    和张旺生,张并一起前往鬼市。    一路上,张并没有问过一句话。    老实巴交的在边上走着。    张洛听三爷提起过张阿公家的长孙。    张并今年有二十出头了。    但依然没有成亲。    在封建时代二十岁没有成家。    算的上大龄剩男了。    镇海卫上像张并这样的光棍。    基本每家都有一个。    军户成亲难。
    这种情况到明朝中期算是一种常态了。    明朝开国建立的军户制度。    算的上是一把无形的锁链。    这把枷锁不仅存在军卒身上。    也锁在了军卒的家庭上。    张阿公家是军户。    现在当兵的是张阿公的大儿子。    也是张并的叔叔。    但这并不代表张并就安枕而卧了。    如果张阿公的大儿子出了事故。    那张并就有从军的风险。    当了军户的媳妇。    就代表生出来的儿子会有拉去参军的可能。    自家的孙子,曾孙摆脱不了军户的身份。    随时可能会被拉去当兵。    敢问那一家的平常女子。    会冒着绝嗣的风险去嫁给军户?    有人提出可以娶军户家的女儿,内部消化。    福建古时候长期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    男女比列极度失调。    军户家的女子如果有机会。    不会愿意去嫁给同卫所的军户。    而是更想去外嫁,脱离军户的枷锁。    这是镇海卫大量光棍存在的重要缘故。    成亲变得越来越艰难了。    没有妻子,张并的性格越来越孤僻。    除了跟爷爷学种田。    几乎不会走出家门。    等到三人来到鬼市。    张洛将身后的六盒精盐交给张并说道:    “并哥,这是六斤精盐。”    “到了后阴街摆个摊下来。”    “你就按八十文一斤的价格卖好了。”    什么?精盐!    听到精盐二字。    张旺生和张并都吃了一惊。    张洛在滩涂上制盐。    这事全卫所都清楚。    不过卫里的人都说张洛制的是粗盐。    怎么粗盐成精盐了?    张旺生连忙打开一个木盒。    用手沾了一点尝了尝。    嘴里一丁点苦味都没有。    真的是精盐!    天哪,张洛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明明自己在海边看到成盐都是苦的呀。    张旺生这才反应过来。    张洛这些天下午都在厢房里做事。    果真,张洛熟读百书。    有能将粗盐变精盐的秘方!    六盒精盐就是五百多文钱。    一天就挣五百文。    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