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六十五至七十六章 (第5/5页)
分,豁然开朗,惊见—— 当年小屋, 半立半塌, 孤立园中, 门前掉毛老狗, 吠不成声, 秃尾鸡一只, 勉强打鸣, 老鸭两只, 其一跛脚难立, 其二瞎眼横行, 唯东隅老牛, 见昔日故人, 触景生情, 哞哞两声, 泪眼起迎! …… “喂,有人吗?” 看到此情此景,艾米不停地招呼着。 真是十声十不回啊,房中明明有人居住,却不见有人出来应上一声! 正当三人怅然若失的时候,林中走出一位白发老人,只见他身披蓑衣,肩扛月锄,臂挎一筐土豆,正哼着山歌向我们缓步走来,细听那歌,更是回肠九曲,分外凄惶—— 一更啊里呀, 月上花墙啊, 小奴家我好悲伤啊, 站在那廊檐下呀, 用心细打量呀, 我的郎啊, 我的郎啊, 臊得奴家脸焦黄啊。 二更啊里呀—— 歌声戛然而止,老人家终于看着我们了,只见他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近前,那粗树皮一样的大手一把薅(东北方言,拉扯的意思)住了艾米,也就在那一刻,他那浑花的老眼立刻闪出了晶莹的泪光,没牙的嘴巴更是颤抖个不停—— “哎呀我的妈呀,艾米是你呀,还能认出我来吗?” “您是?” “我是当年打更的老刘啊,托您的福,总算在我有生之年把你们给盼回来啦!” “啊,是刘大爷?” “对,是我呀!” “大爷,您快点告诉我,咱这农场咋变成这样啦?’ “咋变成这样了?真是小孩儿没娘——一言难尽呐,现在咱这农场就剩下我一个人了,外面风大,快到屋里说话吧!” …… 真是太让人触景伤情了,当年的小屋是多么的温馨呀,那可是我和艾米初恋时经常约会的地方啊,曾记得小屋里可人的摆件,清雅的装饰,还有那朦胧的灯光,更是让我没齿难忘! 看看现在的小屋吧,与其说是屋,倒不如说是一个窝棚,屋顶半塌,梁柱歪斜,角落里更是布满了层层蛛网,地中间几个破桌烂椅,已是缺梁少腿,那屋中更是弥漫着呛人的怪味! …… 老人将我们三口人让进屋,用油亮的袖子抹了几下落满灰土的炕檐,便招呼着我们坐下,抬头看时,那墙上的老钟正不紧不慢地走着。 老人也不寒喧,从厨房灶坑里扒出几个烤好的土豆,吹了又吹,然后摆在我们面前,紧接着,在让过我们一番之后,他又顺手拿起一个,用两只手交替着倒了几下,便嘶嘶哈哈(东北方言,人在冷热时不停抽气的样子)地吃了起来。 …… 三个烤土豆下肚,老人的精神头似乎好了很多,那话也多了起来—— “艾米呀,说来话长,咱这农场啊,……” 七十、不堪往事 打更的刘大爷,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此刻,他眼含泪光,正对那些逝去的往事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艾米呀,自打您把这个火星农场交给我们这帮人看管以后,我们可尽心尽力了,这都是因为念您过去的好啊,想当年您可是咱火星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标兵啊,当初我们那帮人一没钱,二没技术,是您手把手地交,不厌其烦的领啊,我们一个个都成了劳动能手,才有了养家糊口、重树家中顶梁柱儿的信心,还记得那时候,不管农场多困难,您总是到时就发工资,逢年过节的还发豆油、大米、洗头膏和小香皂啥的,平时加个班,那瓜、果、梨、桃,饽饽、点心也没少给我们买呀,尤其是对有困难的员工您还给特殊照顾,就您这样的老板,打着灯笼都找不着啊……” “大爷呀,您先别提我那点事儿了,直接说干的吧!” “唉,老了,说话就啰啰嗦嗦,不过这也是当初大家的心里话呀,千不该万不该呀,当初有人不听您的话,结果惹出那么大的一个娄子来呀!” 说到这,老人家掏出一条早已看不出本色儿的手绢擦了擦昏花的老眼,然后又长长地叹了口气,紧接着,他的语气更加凝重了。 “还记得当年农场正中那口老水井吗?对,就是您临走前告诉大家千万不能打开的那口老井!” 刘大爷一字一句地说着。 “那一年大旱,记得那一天是农历七月初八,天热得冰上都能烙饼,地里的庄稼更是干得沾点火星儿就能着了,就在这个时候,咱场里的愣头青(东北方言,办事鲁莽、急躁的年轻人)小陈和另外几个不识相(东北方言,不明事理的意思)的半大小子打起了那口老井的歪主意!” “天呐,大爷,那口老井可是当年火星科学家研究微型黑洞留下的实验井,根据当时我和火星农垦局签订的承包协议,那井盖可是万万不能打开的呀,再说了,我走之前可是再三再三嘱咐大家了呀……” “对呀,就是这个天杀的小陈,就在七月初八那天把老井盖子给打开啦,结果,结果……” 刘大爷讲到这,再也抑制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抽抽嗒嗒地哭了起来! 刘大爷的哭声太有感染力了,一时间,天昏地暗,万物悲同,艾米和崽崽更是泣不成声,就连外表坚强、内心柔软的我也不免悲从中来,泪语凝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