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心中的执念  (第2/2页)
继续向西,六个幸存的弓手,没了左手。    缠着厚厚布条,个个咬牙跟在车后,展现出惊人的求生欲望。    顺着山势走了不到二十里,肖平停下小声说:“道长,再走五里,就是山寨入口。    看似是个村子,实则算是眼线。    穿过村子再走七里山道,就是山寨,七年了,生不如死。”    九斤拍拍他肩膀说:“干完活,你弄几个菜,贫道听听你的故事。”    “道长不喝酒?”    “哦,干活不喝酒,喝酒不干活,违法的事儿咱不干。”    肖平心想,喝酒违法?山外管的这么严吗?    众人离开山路,找了处密林平坦之地。    拿出刀斧砍些树枝荆棘,好歹围成个小营地。    支起三个帐篷,开始烧水煮饭。    吃饱喝足,天已四更。    帐篷内,马灯雪亮,肖平利用石块树枝摆出了山寨模型。    一边添加石子,一边介绍:    “全部人马八百多,平时撵下山自己找食儿。    遇有官兵围剿就跑回山寨,进山交孝敬,否则挨鞭子。
    四年前跟着姓徐的造反,杜诚和麻六见势不妙,拉着手下人马跑到这山窝里。    山寨有千把亩地,平时常驻三百多人。    一条长七里峡谷出入,里面四面环山,溪水冬天无冰。    百十间石头屋,东西相隔三里各有独门独院一处。    西边住着麻六,东边住着杜诚。    说起这个麻六,他是漕卫军户总旗官出身,杜诚是一个杜总兵的家将。    七年前关外的一场血战,十几万人马死在冰天雪地里。    姓杜的总兵官战死后,杜诚跟着一个参将,顺着倒塌的边墙入了关。    半路上遇到逃回来浙兵,山东兵,四川兵,都凑在一起。    一路饥寒交迫,受伤的基本死在路上。    有人向关口守军求救,被箭射死,砍去脑袋冒功。    无奈之下,这五百多人进了塘沽千里芦苇荡。    靠着贩卖私盐,运河上做苦力勉强度日。    渐渐的开始杀人越货,打家劫舍,个个手上都沾满血腥。    直到四年前,麻六来芦苇荡联络。    有姓徐的起兵几十万,跟着一起干博场富贵,好歹能痛快一回。    那个参将和杜诚同意了,包上红头巾就冲出芦苇荡。    开始打了几个县城,弄了不少东西。    没几天那个参将被朝廷炮子儿打死,上万人马剩下不到一千。    麻六和杜诚一商量,扔掉红头巾跑进这山窝窝。    我们这帮从关外逃回来的,就剩不到五十人,川兵还有十四个。”    远处传来公鸡打鸣声,东方山脊出现一丝曙光。    马灯照耀下,九斤看着眼前中年人似的肖平,肃然起敬。    若是心中没有执念,很难支撑着活到现在。    “肖平,能否说说,是什么执念,让你活下来?”    “家父,两个哥哥先后跟随马大帅平叛战死,家里只剩我一个。    土司征兵,一户一丁,男女不论,我十七岁,留不下。    娘说,去吧,娘在西桥岭等你凯旋。    我娘说等,就一定在那等着。”    说着,无声的泪水滑落而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