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太子多病(4月初求保底月票2/3) (第2/2页)
直到那一日洛苏将他叫进灵天阁中,说了那些话,让他终于升起了不安。 他问老祖宗话中未尽之意,但老祖宗不曾说。 他实际上是想要问,“老祖宗,有我在,洛氏不会和我作对,那谁能撼动我呢? 既然无人能撼动我,那老祖宗,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会让您有别的想法呢?” 洛玄夜是洛氏中,跟随洛苏时间最长的人,他对洛苏的了解是最深的,洛苏偶尔会独抗大势,但大多数时间,他都顺势而为。 李世民成为大唐皇帝,在洛苏看来就是顺势。 现在李承乾继任,同样是顺势。 既然是顺势,那洛苏就不会有别的想法,所以洛玄夜才感觉到奇怪。 洛君成陪着洛玄夜走到外间,有些踌躇,洛玄夜见状问道:“有什么话直说。” 洛君成低声问道:“父亲,刚才太子说腿疼,您说太子的腿,会不会更加严重?” 洛玄夜神情一凛,从贞观五年到贞观七年,李承乾频繁生病,对身体和精神的摧残就不提了。 最重要的是,李承乾的脚受到了一点影响,虽然只是很小的一点影响,不仔细注意,大概都看不太出来。 但没人说,这病灶不会加重,病这种东西,不能治愈,只会越拖越大。 如果太子以后足疾严重到影响行走,那该怎么办? 洛玄夜望了洛君成一眼,良久才说道:“你问这个,是有什么想法?” 洛君成仰着头和自己父亲对视,缓缓说道:“儿子觉得,君王所求的是一个此心光明,至于外表,不过是装饰而已,不足作为评判。
这是儿子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不知道父亲的意思呢?” 这是洛君成第一次这么直白的和洛玄夜说这种话。 他的话很清楚明白,就算是李承乾以后真的有了足疾,但我依旧支持他。 父亲你呢? 洛玄夜目不转睛的盯着自己的长子看,然后没有说话,转身离开了这里,只留下一句话,“我会遵从陛下的意志,我会做個好臣子,让太子好好做太子。” 说罢离开,洛君成望着父亲离开的背影,怔怔不语,良久缓缓展露出一丝笑容。 “让太子好好做太子。” 洛君成不断念叨着这一句,他并不意外他的父亲会永远站在陛下那一边,这就是洛氏子,无数代洛氏子都是这样的。 洛氏有灵活的道德底线,但那是对周厉王那种人用的,实际上洛氏的容忍程度高的离谱。 实际上从洛氏很少出现诤臣就能看出来。 很多其他大臣都觉得难以容忍的事,洛氏没觉得怎么样,洛氏最常说的话就是,“当皇帝的修两间宫殿,纳几个美人,宠信几个人,这算什么,用圣人的标准只会把皇帝往暴君那边逼。” 在李承乾和李世民之间,洛玄夜是一定会站在李世民这边的,而且就算是李世民犯了错,洛玄夜只会劝谏李世民,但不可能会帮助李承乾。 但洛玄夜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只要李承乾谨守太子的本分,洛玄夜就绝不会让他的太子之位落在别人头上,这叫做“臣子的本分”。 太子好好的做太子,做一个孝顺的太子,其余的事情,自然有他洛玄夜去抗。 听懂了洛玄夜暗语的洛君成,又怎么会不开心呢? 在过去的不少年中,洛君成总是会思考,父亲真的如同传闻中那样,对太子庇护吗? 外人不明白,认为洛玄夜是太子太师,那自然是太子的人,庇护太子不是正常的吗? 但洛君成却明白,父亲从来不是太子的人,而是陛下的人,只要陛下希望,父亲随时可以当另外一个太子的太子太师。 这是洛君成第一次明确的听到父亲的意志。 那就是会保住李承乾的太子之位。 阳光洒落,一片亮堂堂,恰如洛君成此刻的心。 他转身再次走进内殿,充斥着阳光的朝气,“太子,此刻我在苏州,听说江南世家都在推自己家女儿,想做太子妃。 看来你要成婚喽。” 李承乾望着洛君成,苍白的脸上,浮现出真挚的笑意。 —— 周郡王以东宫故隐太子辈众,颇嫌之,乃奏曰:“旧辈聚啸,失却中正,陛下宜量。” 上颇重王言,乃搜访群贤,辅弼东宫,又谓诸贤曰:“朕有魏征,故明得失,诸卿辅弼太子,当谏诤其过,以兴社稷。”——《唐书·太宗本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