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贞观元年!(10000字,感觉我要燃尽了) (第2/5页)
的是君王太离谱,洛氏根本不要。 到了现在,终于各种限制都消失,洛玄夜又连续碰上了李渊和李世民这两个待人甚厚的天子。 他和李氏的关系又亲密至极,于是有了今日的突破。 李秀宁微微笑道:“我还以为夫君你会拒绝,当时已经准备好劝你,郡王还不至于拒绝,其实就算是亲王也没事。” 洛玄夜当然不会拒绝,一个由天子赐下的王位,洛氏已经等待许久,这将为洛氏带来无数的好处,他不可能拒绝。 至于亲王,洛玄夜摇摇头道:“亲王还不到时候,至少现在还不到时候。” 洛氏的声望要到达威震诸夏的地步,那就必须在各种方面都是最出挑的,让人明显感觉到,不一般。 现在臣子中国公的爵位越来越多,甚至有一些泛滥的感觉,那洛氏自然就要有郡王撑腰,等到有一天郡王也泛滥的时候,那才是洛氏向亲王爵发动进攻的时候。 …… 大朝会之日很快就到来,纷纷换了新官服的群臣,兴致勃勃的来参加贞观朝的第一次大朝会。 而且是加官进爵的朝会,人人都喜气洋洋,一个个眼睛翘到了天上。 “陛下的第一批旨意下来了!” 殿中群臣瞬间围上来,看看是谁有资格第一批受赏。 李世民的第一批封赏是给的三个人,平阳公主李秀宁,齐王李玄霸,周国公洛玄夜。 见到这三个名字,众人都不多说什么,平阳公主就不必多说,齐王是现在陛下唯一的嫡亲弟弟,自夺嫡过程中,助力很大,在第一批是合理的。 不过周国公出现在这里,虽然也合理,但聪明人已经嗅到了一些别样的味道。 平阳公主李秀宁,加尊号镇国平阳长公主,位在诸亲王、公主之首,见皇后不拜,加三公之一的司徒,赐食邑五千户,改授荆州大都督。 齐王李玄霸,加尊号镇国亲王,加三公之一的司空,赐食邑五千户,改授扬州大都督。 这两个人都是宗室中真正的翘楚,这份加封非常合理,食邑赐的虽然有点多,但并不算是特别过分。 等到洛玄夜。 “蒙素王上皇恩典、天启赐福者、全诸夏万民的天子、大唐帝国皇帝诏曰: 朕承天命,抚有万方,德化百姓,礼乐维纲。 今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左麒麟卫大总管、上柱国、周国公玄夜,品行端方,才能卓越,忠孝两全,仁厚爱人,屡有善行,朝野敬仰,实为国家之柱石,宗戚之瑰宝,宜加显爵,锡以金册玉印,授以藩王尊荣,俾其辅佐朕躬,共图国治,以安社稷,以慰祖宗。以此开国之功,可册为周郡王,世袭罔替,所司具礼,以时册命。 周郡王当恪守藩王之规,谨遵朝廷之法,德化民俗,维稳邦国,协和四方,光宗荣耀,祈福四方,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果然! 轰! 从洛玄夜被放在这个名单上的时候,群臣就有了一种预感,现在这种预感成真了,陛下真的给周国公封了王,周郡王,周郡王,这是赤裸裸的向所有人说明,谁才是佐当今天子第一功。 洛玄夜的这个郡王和姑苏郡王以及杜伏威的那个还不一样,这个郡王是真正一刀一枪杀出来的,是无数的功勋以及信重打出来的。 在册命上还有世袭罔替的字样,这个字样有多少年都不曾出现了? 洛玄夜站在群臣之前,几乎所有人都向他来祝贺,这还不算是完,李秀宁和李玄霸可不仅仅是加封的圣旨,为洛玄夜加封的圣旨很快就在众人之前念了出来。 一连串的加官听的众人都头皮发麻,魏征都想劝谏一下李世民,是不是加的太多了,这以后还封什么? 但直接被昔日和现在的同僚王珪给拉住了,今天是封赏的大日子,今天一得罪就是满朝文武,那谁也保不住你。 魏征倒是不在乎这个,他就是要做孤臣,不过他听着封赏里面没有三师三公,也就算了,只要还能升就好。 但是其他人是真的听麻了,洛玄夜的这份封赏,从大唐建立以来,是除了李渊的几个嫡子女之外,最夸张的,这封圣旨几乎将正一品之外的东西,都封给了洛玄夜,还给他加了三千户食邑! 不开玩笑的说,如果不是洛玄夜,而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仅仅是谢恩就要谢的感觉腰酸。 现在站在众人面前的是—— 太子太师、太子太保、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检校尚书左仆射、左右麒麟卫大总管、并州大都督、周郡王洛玄夜是也! 为什么这份封赏会让人震惊到麻木呢? 因为这里面一个二品以下的官都没有! 太子太师、太子太保、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前两个是从一品的职官,后两个是从一品的散官。 尚书左仆射是从二品,加检校可以不管事,这是因为洛玄夜也不懂政事,但级别是宰相,还是第一宰相级别。 左右麒麟卫大总管,从二品的实权将军,还是两卫的大总管,真离谱。 并州大都督,四大都督都是从二品,这个官职给了洛玄夜是最让人惊讶的,从李秀宁以及李玄霸都遥领这个大都督,就能够看得出来,这个位置有多重要。 在大唐,从李渊开始,大都督就是皇子、皇女遥领,然后由大都督府长史代领实际政务的。 正常来说,洛玄夜应该拿到一个并州大都督府长史的职位,但李世民直接把并州大都督府给了他,并州就是太原,就是晋阳,那可是李唐的龙兴之地。 洛玄夜拿到这份圣旨,颇有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因为李世民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实际上是有些不理智的,他喜欢一个人,就想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给他,这种爱憎极度的分明,出现在一个皇帝身上,是好事,也不是好事。 如果李世民不是这么一个人,而是刻薄寡恩的话,他必然不会走到现在这一步。 秦王府的人不会对他忠心耿耿到现在。 他的下场就会是另外一个众叛亲离的王世充和李密而已,他的人格魅力一定会大打折扣。 极其有可能在和窦建德的对阵中败下阵来。 李世民坐在上首,看群臣都去向洛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