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洛苏为家族定调! (第3/4页)
默中,他在思索该要如何去回答这个问题。 在政治中,想要保持一颗清白的良心有多难呢? 那几乎是做不到的。 因为那需要做到公平,公平的做事,那产出的结果就是符合良心的。 但公平。 这两个字说说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 人与人实在是过于不同,面对一个问题,十个人中有两个人怀着不同意见,那便按照八个人去做,这似乎是公平的。 但真的公平吗? 两个人的意见被剥夺了,如果被剥夺的是生命呢? 剩下八个人,有五个人意见相同,剩下三个人便要去死。 直到最后只剩下两个人,分出高下与生死,世上一人独尊的时候,大概就有公平存在了。 在治理一个国家的过程中,什么才是公平呢? 即便是姬昭和洛苏也找不到答案。 在两个人手下有没有无辜人的性命,那一定是有的,有没有冤屈的鲜血,那一定是有的。 统治一个广袤的王朝,每一道政令都会影响无数的人,想要尽善尽美不可能。 那该怎么办呢? 这是洛玄镜问过洛苏的所有问题中,最难以回答的一个。 这是理想和现实的界限,该要划在哪里的大事。 这是未来洛氏和皇朝绑定时,要以何等态度对待皇族的大事。 沉吟了许久,洛苏缓缓说道:“不以私人道德去要求君王,不为私仇而审判君王,只关注会影响天下的大事,只关注会影响历史人心的大事。 在能够做到的情况下,尽力规劝君王的品德,使君王持身以正,如果君王犯下过错,不影响天下,那就是君王和臣民的私仇,我们不关注。 正如周桀王和他的儿子间,周桀王破坏了作为君王和父亲该做的,那他的儿子杀死他,史书不应该贬斥他,这件事影响很坏,所以史书还要贬斥周桀王,来匡正人心,告诉世人谁是对的。 如果周桀王的儿子不能杀死周桀王,史书依旧要记载周桀王是错误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但不要因为对错而影响国家的运转。 如果现在君王杀死了一个直言进谏的大臣,那大臣的儿子便是君王的仇人。 如果杀死君王,会让天下动乱,那我们洛氏就不要去主持这场复仇,这将是私仇。 大臣的儿子能杀死君王,我们赞扬他的行为。 如果君王像是如今的杨广,他让天下无数人都陷入苦难和死亡的边缘,他的死对天下好处太大,那就要毫不犹豫的去推翻他。” 洛玄镜和洛玄夜听的很是认真。 洛苏讲的也很清楚,听罢之后,洛玄夜没什么感觉,只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洛玄镜却有些欲言又止,洛苏微微笑着问道:“是不是觉得太偏向君王了?” 洛玄镜忙不迭的点点头,洛苏第一句就是天下君王首重,这世上有弑君之罪,却没有人说弑杀臣子的。 按照洛苏所讲的,影响天下的大事,那自然几乎都集中在君王身上。 洛苏抚摸着洛玄镜的小脑袋轻声道:“因为这是如今天下皇帝专制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啊。 如果想要改变,那就要找到更好统治帝国的方法。 但没有。 尤其是我将要做的事情,需要一个绝对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需要一个绝对强有力的皇权,在我的时代,这件事是不会改变的。 所以未来改变这些事,就交给你们了。” 洛苏对洛氏族人说话,一向是温声细语的,现在也同样如此,但洛玄镜和洛玄夜却从洛苏刚才的言语中,听出了铁血冰冷的味道。
这一瞬间,洛玄镜就明白了为什么老祖宗能成为洛氏第一人,为什么素王老祖会选择老祖宗转世来拯救家族。 因为老祖宗心中虽然有大爱,却不受到任何的道德指责,没有任何的道德负担。 他是真正践行着洛氏灵活底线的人,或者说,他是洛氏这一道的开创者。 他根本就不会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而有丝毫的犹豫。 洛玄镜带着嗫喏低声道:“老祖宗,我明白了。” 洛苏又摸摸她的头,轻声道:“明白就好。 你们这些孩子,没有素王庇佑,能理解也算是不易。” …… 正如洛苏所说,隋朝的国力是占据绝对优势的,即便是远征辽东,但十倍人口,失败依旧极难。 大军分成数路,一路进攻平N,海陆数面夹击,主力则猛攻辽东城这座辽东国第一城。 隋朝各种攻城器具都上阵,辽东城看着虽然固若金汤,但只要杨广不计代价的攻下去,辽东城一定会出问题。 在陆地上,隋朝也取得了不少的进展,辽东国能在隋朝的进攻下维持这么久,就是因为山城难以进攻,在野战方面,自然是不如隋朝军队的。 隋朝大将也多有人才,来护儿等人皆是猛将,相比第一次进攻辽东,这一次虽然依旧陷入了僵持,但有远见卓识的人都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但这世上没有孤立的事情,皇帝的几乎每一件事,都会对未来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 有的事情影响很小,比如今日杨广吃了一颗青菜,但有的事情则很大,比如杨广发布了一道诏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