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章:洛显之治佛! (第4/4页)
权力是远远超过那些三公的,不仅仅是尚书省,主要就是他实际上执行着宰相的职能。 尚书省和中书省这两个部门,中书省是在宫中办公的,尚书省则是在宫外,所以洛显之要两头跑。 现在的洛显之最大的欠缺就是没有开府,尚书令这个官职还不够,洛显之一步升到三公当然是不可能的,但现在所有人都等着皇帝给洛显之加开府仪同三司。 有了这个文散官的官职,再加上尚书令,或者是录尚书事,洛显之基本上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后面再一步步成为真正的三公,乃至于重启丞相的官职,那就都是后话了。 现在的尚书省和洛显之刚刚来此的时候,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左右仆射的人选都已经换掉,诸多司部的人选也已经换掉,现在的尚书省是洛显之的一言堂。 他对尚书省的调整,不仅仅是建业的人员,最重要的还是从尚书省所延伸出去的地方官员,那些人才是他执政的根基所在。 正如他一直所强调的一支能够贯彻意志的官吏队伍,这支经过了数年调整的官吏队伍就是他所发起士族造假案的底气。 而现在,对佛门的打击同样要依靠这支队伍。 洛显之执政不喜欢直接从朝廷下令,这和他的父亲洛有之完全不同,洛有之就喜欢直接以朝廷的煌煌大威压着官吏去执行政策,突出一个快速。 而洛显之则喜欢顺势而为,比如士族造假案,他先从一个小县的士族入手,掀起舆论的惊潮,然后再顺势开始清查这件事。 现在对付佛门同样如此,甚至可以说是更要如此。 佛门在梁国有很深的根基。 那些高僧连皇帝都能影响到,更不要说那些权贵,很多权贵以及家人都喜欢礼佛,就连洛显之的母亲也有时候会礼佛。 不仅仅是权贵,普通的百姓同样如此,没有缘由的就整治佛门那就是给自己找事,光是各种麻烦就足以让政策执行不下去。 尤其是皇帝萧衍还明确说了,不能逼迫太过分,这就相当考验手段政策。 不过对洛显之而言,整治佛门比整治士族要容易得多。 毕竟士族手里面是有兵的,如果真的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那后果还真的不堪设想,而佛门则好欺负多了,就是一个待宰的肥羊。 尤其是佛门的破绽实在是太多。 洛显之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就知道佛门中的藏污纳垢实在是太多了,而这些事情都会成为他刺向佛门的利剑。 尤其是他这个身份,江左洛氏! 当初用这个身份来整治士族的时候,就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用清理门户的理由去清理士族,让几乎所有人都说不出话来。 现在再用洛氏这个身份去整治佛门中的败类,又是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这种手段简直是百试不爽。 只能说感谢老祖宗,给了后世子孙太多的便利,这种拥有解释权,然后降维打击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虽然最后还是要落在实处,虽然同样要承担很多的责任,但相比得到的好处,这些代价都是值得承受的。 在建业城中,洛显之寻找到的告官之人,已经准备好了。 洛显之会安排一批人来揭露佛门的一些罪恶,而后顺理成章的开始干涉,这是他屡试不爽的招数。 洛显之将左右仆射叫来,直接安排道:“最近将手头上的公务都放一下,尤其是出巡州郡的使者,让他们都回建业来,本公有事安排。” 嘶! 洛显之这话一出口,左右仆射对视一眼,立刻就知道这可不是简单的事情了,将出巡州郡的使者唤来,这可是当初士族造假案的时候,才有的声势。 二人现在也算是洛显之的人,当即问道:“令秀公,这是发生什么我等不知道的大事了?” 尚书省的左右仆射,掌握着整个国家中的机密大事,几乎没有什么事情能够瞒得住他们两个,但现在他们两个竟然什么都不知道。 这相当的不合理。 洛显之扫视一眼道:“你们很快就知道了,这是陛下交待下来的事情,绝对不能出现任何的差错,甚至是关系着大梁国政的大事。” 洛显之说得这么严重,二人立刻就不再询问,而且立刻就知道,这件事恐怕是皇帝和洛显之商议的,就如同当初的士族造假案一样,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突然就大爆发了。 现在这件事恐怕依旧是如此! 望着二人离开的身影,洛显之的眼神晦暗下来,开始盘算即将治佛的规模。 ———— 洛显之毋庸置疑是南朝最杰出的宰相之一,唯一一位能够与他相提并论的是他的父亲洛有之,那个时代的人这样赞誉他们——“一门父子皇者客,江川千古名相家”。 洛有之和洛显之的一生是繁华而璀璨的,与绝大多数碌碌无为的执政不同,他们有为人称道的开创性政绩。 洛显之的一生带着奇异的色彩,三大案经由他而诞生,他对南朝中央集权的成就做出了突出贡献,打击妄图分裂的门阀士族,以及打击肆无忌惮野蛮发展的宗教势力,都是如此。——《南朝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