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_第十章:帝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帝死! (第5/5页)

现在这个骑虎难下的结果。

    曹林自然是不敢弑君的,他让十几个自己的亲兵去将皇帝“保护”下来,不要让皇帝出现在众人面前,不要刀剑相向,而后一路向着未央宫的前殿杀去。

    一直进了殿中,曹林才松了一口气,他先是将皇帝身边的宦官全部杀了个干干净净,然后将十几个人头都放在曹髦身边,在曹髦的身边那十几个甲士还在“保护”着他。

    曹林的士卒接管了皇宫的防务,这里已经彻底由他所控制,包括皇帝的印玺以及虎符等,有了这些,他就能彻底的控制整个长安城的军队。

    曹林将这些收到怀中后,上前恭敬的跪拜道:“陛下,臣来迟了,让这些jianian佞威胁了您这么长时间,这是臣的过错啊。”

    彻底受制于人后,曹髦终于冷静下来,只觉一阵阵冷汗涔涔,局势突然就变成了现在这样,他嘶哑着嗓子问道:“大将军,你为什么要清君侧,朕从来没有亏待过你,朕对你有恩。”

    曹林也有些唏嘘,沉声道:“陛下,您为什么要重用士族,臣也不明白这件事。”

    到了这种境地,君臣之间反而能够心平气和的说话,曹髦盯着曹林说道:“原因你很清楚,因为你打不过慕容恪,如果不启用士族,我大魏的国祚,就要亡在我曹髦的手中了。”

    听到慕容恪的名字,曹林只觉自己的胸口都在隐隐作痛,仿佛那支箭矢的伤还没有好,对皇帝的话,他不知道该怎么说。

    因为他的确是打不过慕容恪,甚至一听到慕容恪的名字都感觉到害怕。

    见到曹林不说话,曹髦就知道曹林还是自己所认识到的那个曹林,那今天这些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故意沉声问道:“大将军,你要杀了朕吗?”

    曹林脸色大变急声道:“陛下怎么会这么想,臣是清君侧,不是弑君夺位,臣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杀死您啊,您是皇帝,臣怎么能对您动手呢?”

    曹髦闻言放下心来,果然是自己所熟悉的曹林,“大将军,朕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杀死你,朕只想让你带着爵位和高官去养老,朕不会亏待你,但是没想到你会做出这些事来,到底是谁这么让你做的,朕相信你不是这样的人,说出来,你我君臣之间,以后还是能好好相处的。

    这些宦官,不过是一些家奴而已,不值一提,至于那些士族,死就死了,反正还有很多,朕不在意,你才是朕的宗亲,是自己人。”

    曹髦对曹林背后的人很感兴趣,但不是非要知道不可,他说这番话的主要目的是让曹林放下心来,让曹林知道自己不会追究他兵变之事。

    别看曹林现在占据了优势,甚至曹髦的生死都cao持在他的手中,但这个世上从来都是刀剑为头脑所控制,曹髦依旧相信自己能够逆风翻盘。

    只要自己保持冷静就可以。

    曹林实在是不值一提。

    曹林听着曹髦的温言细语,愈发的有些后悔自己做下了这些事,因为他完全不知道之后该怎么办,当初他的儿子曹承嗣谋划的时候,只谋划到这里,后面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听到皇帝所说,曹林在思考要不要将自己的儿子供出来,走到了这一步,他竟然有些打退堂鼓了。

    真不愧是被称作曹爽二代的大将军!

    曹髦的感觉相当敏锐,曹林的犹疑和犹豫都被他感知到,他脸上浮现出丝丝微笑,“大将军,朕……”

    “噗嗤!”

    未曾着甲的身躯在利剑之下是如此的脆弱,滴着血的剑刃穿透胸膛而过,准确无误的刺破了曹髦的心脏,他的生机在一瞬间停止,他难以置信的低头,然后重重倒在地上,嘴中大口大口的鲜血涌出,眼睛依旧大大的睁着,盯着曹林!

    曹林的脸上溅满了曹髦的鲜血,他整个人都呆傻在了原地,张了张嘴,咸咸的血液流尽他的嘴中,他没有反应。

    脑海中仿佛有无穷的声音在轰鸣,宛如万钧雷霆。

    皇帝死了?

    皇帝死在他的面前?

    自己没有下令,为什么士卒会杀掉皇帝?

    动手的是谁?

    曹林有些愣神的抬头,便见到那个杀死皇帝的士卒被其他人按在地上。

    殿中的人并不多都是他的亲信,没有外人,这让他松了一口气,而后便又提起了一口气。

    亲信?

    哪个亲信会这么做的?

    那可是弑君啊,让自己的主君背上弑君的骂名,这是正常下属所能够做出来的事情吗?

    曹承嗣!

    曹林几乎在一瞬间想到了自己的好儿子,收买自己的亲信,乃至于杀死皇帝,这都是他能够做出来的事情。

    他在哪里?

    曹林突然发觉曹承嗣竟然不在殿中。

    那是什么?

    在承柱之后,曹林见到了一块面具,是鬼怪面具!

    曹承嗣所戴的那块鬼怪面具!

    曹林又望向正在地上被按着的士卒,他的衣服和其他人有些不一样,这个人就是自己先前所以为的曹承嗣。

    曹林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张望着,自己的那个好儿子去哪里了?

    ————

    魏国中所发生的弑君事件,影响极其恶劣仅仅是一次正常的人事任命就引发了恶性的政变,大量的杀戮并发展到弑君的程度。

    这种几乎肆无忌惮的弑君,完全破坏了诸夏一直以来的政治底线,且由于弑君者难以得到有效的制裁,对政治道德的破坏是难以估量的,古代史学家对魏国弑君之事的评价甚至超越了董卓弑杀汉愍帝,其破坏力可见一斑。

    这是自洛氏消失之后的第一个恶性政治事件,这仅仅是开始,而不是结束。——《诸夏裂变:洛氏消失之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