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_洛氏现代番外:一个天才孤儿在洛国的一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洛氏现代番外:一个天才孤儿在洛国的一生 (第2/4页)

老师都喜欢我,校长让我跳级,但我不愿意,因为meimei总是睁着亮晶晶的大眼睛,欢快的鼓着掌,甜甜的笑着:“哥哥真厉害,最喜欢哥哥了。”

    我好像生来就和很多人不一样,我对考满分没有执念,我对胜负成败并不在意,第一名丢了便丢了,无所谓,我只想安安静静的长大,永远都安安稳稳。

    小学这六年,前两年官府的人每年都来,然后随着我逐渐长大,变成了两年来一次,我在新家庭中很幸福,我的养父母在评分表中被填上了优秀,所以官府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少。

    在小学毕业时,我参加了一所六年制贵族中学的考试,我的meimei自然是考不上的,爸爸直接给她交了大额的学费。

    我在全家人的期盼下,轻松过关。

    meimei为我大声欢呼着,她穿着那种外国蓬松的公主裙,却将生日蛋糕上的皇冠戴在我头上。

    爸爸mama开怀大笑,我的学费全免,于是他们将省下来的学费全部为我买了一笔洛氏皇族所运行的基金,在我十八岁后就可以全部取出来。

    我拿到了校方每一届的少年英才奖学金,爸爸说让我把奖学金全部存起来,在我还没有成家立业时,应该由他来负担我的生活,这是一个父亲的心愿。

    我和爸爸对视着,mama温柔的看着我,我笑着点点头,这就是家人啊,我已经不再是孤儿了,我有爸爸和mama。

    上中学后,官府只在我拿到少年英才奖学金时来过一次,他们从我的生命中消失了,转而开始接触我的是学部。

    学部是帝国很特殊的一个部门,它从礼部中分裂出来,主管教育,以及涉及到教育的各种人事,比如我这种家庭情况特殊、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

    从我年幼时,学部就会开始关注,如果在我进入高等学府依旧如此优秀后,我就会进入学部的青云英才库,其中的好处数不胜数。

    学部同样掌管和教育有关于的金钱往来,比如帝国中名目繁多的奖学金,在我未来十几年的生涯中,学部大概是与我打交道最多的官府官署。

    04

    伴随着青春期的发育,我的meimei宛如抽芽的春枝,出落的愈发水灵,她在小学时就是众星捧月的小公主,肤白如雪,眼睛仿佛会说话,学校晚会上闪闪发光。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欢她,但经常能够从她的抽屉中找出情书来。

    青春期懵懂的爱恋,无数次被搬上银屏,学校和家长都不曾禁止这些,我只是平静的询问道:“需不需要将这些扔掉?”

    她不是个孩子了,有决定自己东西的权利。

    她总是笑嘻嘻的,晃悠着一双穿着精致绣花鞋的小脚丫,说道:“哥哥都把它们扔掉,我才不要谈恋爱。

    哥哥你的情书呢?”

    我伸手一指后面的垃圾桶,淡淡道:“都在那里,恋爱只会影响我学习。”

    嗯,她还是个孩子,不懂什么叫zuoai情,这些东西不应该去污染她。

    我是很懂爱情的,那是一种多巴胺分泌时,使人产生的错觉,人类把它叫zuoai情,我对这种东西是不屑一顾的。

    初级中学的三年依旧波澜不惊,我在这一所全行省最好的中学,依旧名列前茅,我已经习惯了。

    在第三年时,学校组织我们去休假旅行,那是一次美好的旅行,我们包机飞到了东日行省,因为地理的缘故,这里很多都是传统的木质房屋,而后我们乘船一路经过各个行省和府阁,最终到达南洋的三大行省。

    这里正举行盛大的宴会,我见到了一个眉心篆刻着圣痕的女人,她实在是美丽极了,是我这一生见过最美丽的女人。

    meimei惊叹着让我看,“哥哥,她好美啊,比mama还要美。”

    见到我们这群学生望着她,她挥挥手冲着我们笑了笑,又是一片惊叹声,我揉了揉meimei的小脑瓜,轻声道:“mama是这个世上最美丽的女人。”

    后来我才知道,那个洛氏嫡系女子,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公主,南洋总督,在皇族隐没的岁月中,只有很少数的子弟才会出现在台前。

    传说中他们都在暗地里盯着帝国官吏的一举一动。

    05

    上高中后我以为会像上初中时那样,官府会派人来走访我。

    但没有,看来我已经彻底离开了官府的关注。

    上高中后最大的区别大概就是我拿到了三份奖学金,除了帝国英才奖,还有皇家青云奖,以及当地官府的奖学金。

    作为一个私立学校为什么没有学校内部的奖学金,全部都是这种官方的奖学金呢?

    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中,都有学校提供的奖学金。

    这就不得不提帝国的一项法令,即“禁止个人慈善法”。

    是的,在当今这个时代,个人的慈善行为是被禁止的。

    搞慈善自然不会受到处罚,但会被叫停,如果叫停后依旧进行慈善,那就要被罚。

    之所以会有这个规定,取决于百年前的一起大案,引发了极大的思想风波。

    受捐人面对捐助人时,到底能不能保持人格的独立。

    恩重如山,恩深似海,有恩报恩,这是自古以来就传下来的思想。

    当一个人是另外一个人恩人的时候,如何保持平等的地位,尤其是那些本就在社会地位上远远超过受捐人的捐助人。

    仅仅因为短暂的困难,就可能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