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赵国存亡,系于我身! (第2/4页)
直取邯郸,将赵国收入囊中。” 荀攸等人掷地有声的分析着魏国的胜利概率。 曹cao身着诸侯王的服饰,满脸笑意,若是能攻下冀州,这天下未必不能姓曹啊! …… 袁谭听着洛燕等人的分析如堕冰窖。 赵国竟然落入了如此生死存亡之刻,数遍天下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结盟共抗曹cao的人。 “为之奈何?” 听着袁谭又一次发出了为之奈何的疑问,洛燕有些无奈,子不肖父,到了如今的时刻,还问怎么办。 他直接站起,昂然道:“自然是战一场,以战求和而和存,以战求安才能安。 审正南和麴正则守在邺城,只要供给粮草,曹军想要破城哪有那么简单! 守上一年、两年,甚至三年。 守到楚王等人恢复过来,自然会有人来解救我赵国危局! 这世上从来没有必胜和必败的战争,若是我赵国能乘此机会收复魏郡与河内郡,焉知这天下没有我赵国再兴之日?” 洛氏的字典里没有不战而降,不打一场让你见识见识我的拳头和骨气,你又怎么会尊重我呢? 洛燕的话充满了力量。 尤其是在如今这个时时刻刻充斥着巨大压力,仿佛要亡国的赵国中。 他的话是那么的掷地有声,充斥着不服输的豪情壮志。 …… 魏郡与河内郡在魏国的规划中,就是进攻赵国的桥头堡,早在曹cao建立魏公国的时候,就开始打造战争基地。 这里一直都屯驻着大量的屯田兵以及战兵,几乎占据了整个魏国一半,是魏国最大的战区。 这就是为什么在了解到青州蝗灾后,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曹cao就能够发动六万步骑进攻邺城! 若是真的从头开始准备,发动足以支撑六万步骑的战争,光是准备时间就要起码一年! 来势汹汹的魏军,一面高高挂起的汉字旗,一面高高挂起的魏字旗,两面旗子的高度都差不多,充分的彰显了如今曹cao的地位。 自魏郡与河内郡集结而来的大军兵临河北重地,邺城之下! 城头之上,审配与麴义望着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连绵军队,心头都满是沉重的味道。 麴义恨声道:“若昔日先登还在,我又有何惧之?” 先登不是训练不出来,有麴义在就有先登。 但训练先登这种兵种,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那些可都是脱产的士卒。 在赵国最巅峰的时候,即便花费大量资源建造骑兵的情况下,依旧有足足六千先登。 但是现在的赵国,只剩下两千先登,这已经是洛燕拼命给麴义挤出来的份额。 审配摩挲着城墙砖上的道道驳痕,这座古城经历过多少次战争呢? 守卫这座城池的人,又都是什么结局和选择呢? 审配不太通史书,他不知道,但他知道自己的选择! 伴随着一阵脚步声传来,有信使匆匆而至,“麴将军、审太守,这是国相自邯郸送来的信。” 二人展开信读去,洛燕的字迹有些重,可想而知写下时定然是心绪沉重,“正南、正则,河北诸士,你二人最有将帅之才,又有忠义之心。 邺城交在伱二人手中,我很放心,大王同样放心。 邺城存亡,关乎赵国,务必小心。 我会在邯郸征集士卒,筹集粮草以及军需物资,后续的支援不会短缺。 待大军征集完毕,我会亲率大军前往支援邺城,务必坚守。” 审配和麴义只觉一阵安心,有洛燕在,他们至少不会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中。 自古以来多少坚城的陷落都不是因为守不下去,而是政治上出现了问题呢? 不过审配自动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邺城实在算不上坚城。 毫不客气的说,整个冀州都几乎没有什么不可攻陷的坚城。 自古以来的坚城都是依靠山川而建造,没有天然的山川,就算是洛阳这种城防完备的城池,也不可能守住。 审配回头望向曹军,朗声笑道:“让曹cao见识一番我赵国儿郎的厉害。” 曹营中。 曹cao坐在上首两侧则是魏国诸将以及智囊团。 荀攸先出声道:“大王。 如今我军粮草都已到位,魏郡中所存储的粮草足够大军至少一年以上的不间断进攻。” 这就是拥有魏郡与河内郡的好处。 魏国进攻邺城,甚至就连劳师远征都谈不上,因为邺城就在魏国边境上,从大军开拔算起,仅仅数日就兵临城下就这么近。 守城方惯用的静守,然后等敌军粮草吃尽自动退军的战术,在如今的魏军面前,没有用处。 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曹cao面带轻松的笑道:“我军势大,先行攻城一番,使赵军震怖,而后再劝降之。 天下识时务者为俊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