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告祭上天与医会 (第1/2页)
自日至夜,由明而暗。 翌日。 洛彰率领着诸侯们走进了昭城的祭祀之地,其中石柱林立,上面刻有文字,充满着巧夺天工的味道,这里正是昔日昭圣王洛陵与诸侯践法之处。 三百年未曾损坏,只有岁月的痕迹。 洛氏研究数学,尤其是对几何的研究,自然会促进建筑学的发展。 尤其是为了保护环境,减少参天巨木的砍伐,石头这种不易损毁的材料自然进入了洛氏眼中。 昭城就是一座石质与木质相结合的城池,以石为骨,以木为皮,任时光荏苒岁月流逝,昭城依旧巍峨。 洛彰坐在主位上,正是当年洛陵所坐的位置,诸侯们在周围坐定,颇为好奇的张望着,似乎在看谁坐了当年高皇帝和项王的位置。 洛彰坐在高台上一说话,整个场中都能够听到。 伴随着钟声响起,洛彰开口道:“当日邀请诸位前来,本公说素王降旨,想必诸位心中是有所怀疑的。 自邦周时起,诸国之间便时常签订协约,其约记于竹简之上。 早晨签订了盟约,晚上就背叛它。 今日我等所相约的,却不是一时一地,而是要延绵至青史终末的。 本公思来想去,当以金纸玉符来记载它,然后告祭素王上皇天。 诸君以为然否?” 在姬昭存在的这个世界中,金玉这两种东西,不仅仅是钱货,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不可胜数。 概因姬昭留在典籍中的一句话——“金乃群星之光,沧海桑田,其形不易。” 玉则不用说了,一千三百年来,贵人佩玉就一直都是传统,一切美好的品德都在玉石之上。 玉就是人! 在遥远的周天子时代,便有金玺诏书的称呼。 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是由玉石构成,那些册封王侯的诏书,皆以金丝构成,称之为金册,代表着沧海不易,封国永传。 传说中,天子在金册上、玉石上写下文字然后点燃它,青烟就会带着它祭告上天。 今日。 昭公竟然要以金玉记载这些文字,然后告祭素王上皇天。 这也就是昭公,能够以祭拜祖宗的理由祭拜上皇天,否则在场的诸侯一定都会阻止,因为这样的祭告是只有天子,至少是一国之主才有资格进行的。 “祭天!” 随着洛彰话音落下,进入场中的大门洞开,身着金边巫女服的大祭司手中持着神杖走进。 她容颜清丽绝伦,最让人难以忘记的是那种超然世外的神圣感,仿佛能够洗涤灵魂般,瞬间吸引了场中所有人的目光。 袁绍没想到自己再次见到洛氏大祭司竟然是在此刻,岁月好像未曾在她的脸上留下太多痕迹。 大祭司走到场中中央,高高举起手中神杖,重重地在面前一顿。 只听咔的一声,地面竟然裂开,黑黝黝的洞口显露在众人面前,然后有一尊正方的鼎器缓缓升起。 那鼎上的花纹,与如今的文化迥然不同,充斥着蛮荒古老的意味,甚至在鼎腿的部位还能够看到斑斑锈迹,那是古老岁月的痕迹。 再想想这是在洛氏,众人便心知,这恐怕又是一件邦周时代的古物。 在所有人的目光下,洛彰自高台走下,手中捧着一卷金册,在金册的两边则是美玉镶嵌,他来到大祭司身边,然后将金册高高举起,朗声道:“诸位,这便是将要祭天的金册,一册藏于诸子圣殿之中,一册告祭上天。” 大祭司将其中一册接过,清冷的声音在众人耳边响起。 “至高至圣,至尊至德。 素王上皇天。” 开头读完之后,便是诸侯的名字,大祭司一一读下去,然后念到了关键地方—— “相约互不屠杀未参战平民,然否?” “然也!” “相约互不无辜杀戮俘虏然否?” “然也!” “相约保护不参战的医者,然否?” “然也!” “相约互不毁坏未成熟农田,致使天下无粮,然否?” “然也!” “相约保护平民妇孺,然否?” “然也!” “相约……” “然也!” 一条条,大祭司一一读出,然后诸侯们齐声应答,在这场中任何一点声音,都会产生回响,更不要说是这样的齐声大作了。 整座场中似乎有千百人在齐呼,那些声音回荡着,仿佛岁月在所有人身边流淌。 “相约保护洛阳圣城,然否?” “然也!” 当最后一条读罢,大祭司的声音缓缓落下,“以上十二条,可还有异议者,一经祭告素王上皇天,便不可更改,违者将受到难以想象的神罚! 尔等须知神威如狱,天意如刀!” 早就商量好的条款自然不会再改变,洛枢将两份金册都收到手中,诸侯们一一上前用自己的印盖在上面。 “冀州牧袁绍印!” “兖州牧曹cao印!” “徐州牧刘备印!” 一位位诸侯的大印盖在上面,代表着自己对这一份盟约的认可,当众人回到坐席中,便目光熠熠的盯着洛枢、洛彰和大祭司。 流程走到这里都还只是普通的会盟。 第一次诸夏大战时,袁绍他们六大诸侯歃血为盟时,都在盟书上盖了大印,但背盟起来颇有邦周时期那些诸侯国“朝盟夕叛”的味道。 洛彰让洛枢将其中一份金册放置到一份金匮之中,这是效仿姬昭为周武王祈祷的金匮,剩下的一份则交给了大祭司。 大祭司接过金册,径直将其丢在了鼎中,所有人都听到了当啷的一声,只见大祭司用神杖在地上一顿,陡然之间鼎中升起了熊熊的大火,那金册竟然在大火中渐渐浮腾而起,只见一缕青烟形成了一条线,直直的向着天空而去。 来了! 所有人心中都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