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一章 淡淡风溶溶月 (第9/12页)
使唤、又很好使唤的人物了。 只要脑子好,境界足够,宋集薪根本不介意对方的出身。 但前提得是宋集薪自己选中的。 不然像是苻家的暗示,云林姜氏的言外之意,甚至是那正阳山、清风城许氏的种种人物、种种言行,都让宋集薪觉得烦躁。 关键是许多有资格走入府邸的人,宋集薪还不好怠慢。 以前没觉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有什么难的,现在一样没觉得太难,但是觉得自己真是累。 归根结底,宋集薪哪怕已经当了好几年的大骊藩王,依旧没觉得自己真是个所谓半洲之地皆藩地的藩王。 哪怕元婴修士甚至是上五境修士,也要对他以平礼相待,就算是大骊实权武将、以及那些南下游历老龙城的上柱国姓氏子弟,与自己言语的时候,也要掂量掂量一些自己的措辞和语气。 宋集薪还是不习惯。 做梦一般。 可是最让宋集薪内心深处感到不快的事情,是一件看似极小的事情。 身边婢女,相依为命那么多年的稚圭,好像离他越来越遥远了。 宋集薪好像越来越看不懂她了。 事实上,稚圭没有说任何不合情理的言语,甚至一个眼神都没有。 但是宋集薪就是能够察觉到藩王府邸与老龙城苻家府邸的那种诡谲氛围。 宋集薪不想去问她,想要她自己告诉自己。 一个不主动问,一个不主动说。 宋集薪躺在长椅上,打算什么都不想,睡个小觉,至少也该打个盹儿,喃喃道:“该不会这就是貌合神离吧。不会的。” 宋集薪蓦然起身,正襟危坐。 因为身边坐下了一个身穿白袍的男子。 皇叔宋长镜。 以及十境武夫宋长镜! 宋长镜神色淡然道:“这就觉得辛苦了?” 宋集薪点了点头,“件件事情不耽误,不保证做得有多好,大纰漏肯定没有,皇叔请放心。若有责骂,我认真听着,有错会改。” 宋长镜冷笑道:“如果骂你管用,我能将你直接骂死。” 宋集薪感到了一种窒息的压迫感,开始呼吸不畅。 可事实上,宋长镜根本没有任何举动,就只是说了一句重话。 宋长镜说道:“真武山马苦玄,以后会来这边做事。” 宋集薪脸色阴沉。 杏花巷那个从小就喜欢扮痴装傻的小杂种! 宋集薪很少如此憎恶一个人。 宋长镜起身准备离去,看了眼宋集薪,“我可以答应你一件事,例如你想杀马苦玄的时候,告诉我一声。但是只有一次机会。许多要求,我未必答应,比如杀了皇帝陛下,让你去坐龙椅。至于要不要把这个机会,浪费在一个马苦玄身上,你自己看着办。” 宋集薪跟着起身,“记住了。” 老龙城外的海边登龙台,如今已是禁地中的禁地。 是藩王宋睦亲自下的禁令。 所以能够去那边登高赏景的,寥寥无几,如果是练气士,需要元婴起步。 去的次数最多的,竟然是一个藩王府邸的婢女。 不过那女子,长得真是不俗气,听说她只是凡俗女子,竟是比那修道有成的女子修士,还要姿容无瑕,飘然出尘。 今天登龙台,她就又孑然一身,站在了最高处。 环顾四周,并无窥探。 原先那个在登龙台附近结茅观潮的苻家金丹供奉,也已经搬去别处。 如今身在这老龙城,如果连她都察觉不到任何迹象,那就肯定没有人在运转那种掌观山河的稀烂神通了。 她一双金色眼眸,宝光流转不定。 身上穿着一件炼化了全部云海的苻家祖传龙袍。 如今这宝瓶洲,她可不是谁想杀就能杀的了,而是除去约莫双手之数,换成了她想杀谁就杀谁! 但是这份微不足道的境界修为,依旧毫无意义。 光是一个成了南岳大山君的范峻茂,就依旧让她感到束手束脚。 而范峻茂以后的破境速度,一样会很快。 稚圭低下头去,是一条额头生出犄角的四脚蛇,在她脚边老老实实趴着。 她抬起脚,一脚重重踩下去,那条四脚蛇模样的可怜小东西,不敢逃窜,只能使劲摔打尾巴,以示可怜,竟是使得整座登龙台都震动不已。 她怒道:“摇尾乞怜,便能活吗?你活得连那个哭鼻子都要躲起来的泥腿子都不如!” 瞬间加重力道,直接将那条四脚蛇踩得陷入地面。 稚圭收回脚,转头怔怔望向遥远的南方,那边的模糊天幕。 能够管她的那个人,死了。死得真是可怜。 另外一个,其实也能管一管她的,却从来不知道真相,真是可笑。 ———— 夜幕中。 老龙城范家的那艘跨洲渡船,桂花岛上。 桂夫人与唯一的弟子金粟,坐在雅静宅邸当中。 金粟笑道:“师父,这又不是中秋节,为何要吃月饼。” 桂夫人一手持月饼,一手虚托着,细嚼慢咽后,柔声道:“就是想啊。” 金粟只在师父这边,才有些俏皮娇憨模样,她伸长双腿,双手十指交错,伸了个大懒腰,然后抬头望去,岛上那棵祖宗桂树极高,月亮好像就挂在了枝头上。 桂夫人轻轻咬了一口月饼,打趣道:“还是喜欢孙嘉树,不喜欢范二?” 金粟微微脸红,埋怨道:“师父,这就很大煞风景了啊,不合时宜,很不合时宜!” 桂夫人笑道:“好好好,与你认个错。” 金粟继续仰头望向那好似明月、桂树相依偎的绝美风景,随口问道:“师父,听说每座天下都有月亮啊,蛮荒天下更是有三个,再加上那么多的洞天福地什么的,到底哪个才是真的,还是说所有都是真的?人人处处,谁都可以举头望明月呢。” 桂夫人笑了笑,“大概真正明月在心吧。” 月中月。 金粟没来由感慨道:“如果能够一直这样,就好了。” 桂夫人微笑道:“月有阴晴圆缺,终究只是人们的眼中月,心中月,不会如此的。只不过哪个更好,可从来没有准确的答案。” 这位姿容不算绝美、却尤为气质雍容的桂夫人,仰头望向天上月。 在月上看惯了人间,其实在人间遥遥看月,也很不错啊。 ———— 青鸾国漕运重开一事,总算是功德圆满了,经手此事的各个衙门、大小官员,方方面面,都很满意。 其实此事起先无人看好,事情难做之外,还很得罪人,以及容易后患无穷,落人话柄,一个不小心,就是一身烂泥粘在官袍上,洗都洗不掉。 所以最早的时候,不过是两位从户、工部抽调离京的郎中大人,再加上一位漕运某段主道所在州城的刺史,官帽子最大的,也就是这三个了。 外加一个从县令“擢升”为漕运疏导佐官的柳清风。 只是随着谁都没有意料到的万事顺利,主政官员的官帽子就越来越大,户部侍郎、工部侍郎抢着要离开京城,去那传说中蚊蝇蔽日、蚂蟥爬满脚的地方漕运上吃苦头,半年后,干脆是工部尚书亲自领衔,据说事事亲力亲为,最终不辞辛苦,好不容易漕运得以开通,回京之时,高风亮节的尚书大人只带回了一把万民伞。 皇帝陛下龙颜大悦,升官之人不算少,原本官品就够高的,那就赏赐下去一些御用之物。 当然只除了那个识趣躲在幕后的柳清风,没捞到多少便宜,其实最早与柳清风共事的郎中、刺史三位官员,心中有些别扭,只是与柳清风朝夕相处很长一段时日的三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