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五章 诱供 (第1/2页)
“渔船被扣押,还想重演银河号事件?” “官方发声:迅速释放,否则后果自负。” “南岛声明:按照正常流程控制询问,并无任何虐待情况,船员状态良好。” “船员仍未露面,安全存疑。” “船只完好,未发生冲突,南岛方面呼吁各方保持冷静。” ...... 办公室里,李想眉头紧皱地看着不断刷新的新闻报告,脸上的表情跟吃了屎一样难受。 他万万没有想到,对方居然会搞出这一手来! 正如他一开始就下过的判断一样,舆论上的冲突,到了最后,都会归结到现实中的博弈。 这边才刚刚放出有关第二艘055下水、纯国产航母开建的消息没过几周,对方就立刻还以颜色,搞出了一场“逮捕间谍”的闹剧。 很明显,他们的目的根本就不在于所谓的为演习保密,当然也不是为了挑衅华夏在海面上的权威。 因为事发的那片海域,压根算不上双方争议的核心区。 他们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进一步给华夏舆论加温,逼迫民意向民粹转变,从而裹挟官方,自下而上地影响官方决策。 这么做的效果有多大? 诚然,华夏官方极少有被民意影响决策的情况发生,但当某种民意发展到顶峰时,出于维稳需求,官方也不得不做出妥协。 原本,这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筹码,可当它跟其他筹码一起摆上台面的时候,它那点可能并不起眼的面值,就变得极为关键了。 尤其是,对方在极短的时间内密集出击,甚至已经打成了组合拳。 经济上炒热了机电厂事件,军事上扔出了所谓的“演习黑料”,而现在,在外交上,又刻意制造出了渔船冲突。 不得不说,对方在舆论cao控上的专业程度的确高的吓人,不说比老美如何,但比起华夏来,还是要高出一头的。 不愧是常年充当老美的看门狗,靠狂吠来获取食物的组织。 想到这里,李想越发感觉到南岛局面需要尽快处理,否则,让他们继续发展下去,光是颜革这一块,就会逐渐演变成大问题。 bbc在他们面前都完全不够看,从这两年的趋势来看,在bbc还只会写一些偏向性明显文章尬黑的时候,南岛那边的网军已经进化到会抓社会热点问题了。 什么拆迁,什么城管,什么黑警...... 未来呢?未来又会是什么趋势? 女权?军婚?动保? 环保?医闹?网安? 他们能打的牌太多了...... 要想避免这种风险,光靠对称竞争,光靠被动防守处置是不可能的。 唯一的一劳永逸的办法,就是把他们拿下。 ----哪怕不是物理意义的拿下,也得摧毁他们的信任度。 路漫漫其修远兮啊。 李想摇了摇头,继续看完了刚刚抓取出来的新闻。 在收集完所有需要的舆情数据之后,他合上了电脑,又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几个关键问题。 就目前的舆情来看,要想解决,必须从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毫无疑问的,要迅速营救被捕的船员,还必须用强硬的手段、通过施压的方式达成。 否则,官方表现得越软弱,民众的逆反心理就越强,造成的反噬也越严重。 其次,由这次事件所带来的关于所谓“中线”的讨论也需要迅速解决。 这倒是可以作为一个契机,官方可以正式提出不承认中线,并执行例行的跨越巡逻。 这样一来,一小步的进步也能给民众带来安慰,让他们从“一步到位”的极端情绪中退出来。 第三点,在对方攻势明显加速的情况下,我们也必须尽快拿出倒排计划了。 对于这个历史性的、战略性的问题,上级一直都在紧张地讨论,但直到现在,也没能达成共识。 所谓的“最后期限”,到底设在多长的时间比较合适? 是一年、两年、还是三年? 是我们主动触发,还是拖到对方失去耐心出手? 这都是问题。 在此前,李想一直没有参与这一块的讨论,因为他觉得,自己毕竟只是一个管舆论的,插手不了这种顶层决策。 但现在,他就算不想管,也必须要管了。 因为再不管,舆论就要崩了....... 写完所有问题之后,李想再次检查了一遍,随后便拿着纸条走出办公室,先是跟直属领导报告,审核通过之后,便直接找到了陈果。 ----这次的事件涉及的范围太广,已经不是单独一个情报部门能够处理得了的,必须要借助星火的力量,向更高层面上求助了。 看完他手里的纸条后,陈果也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敌人很顽固啊.......你的分析很到位,基本上涵盖了当前我们面临的所有问题。” “不过,建议上还是太笼统了,拿着这份材料,我没办法去跟上级沟通。” “怎么,是不好留在纸面上?” “是的。” 李想微微点头。 跟聪明人交流就是这一点好,很多事情不需要说透、甚至不需要说,对方就能理解。 “那就当面说吧,二三条先不提,这个太过于顶层了。第一条呢?你是什么想法?” “第一条的问题,我考虑的还是‘同等待遇’、‘对等报复’这个思路。” “讲道理是讲不通的,不拿出筹码,他们肯定会铁了心一直把人扣着,扣到我们忍不了为止。” “毕竟这些人在他们手里一天,他们对舆论的优势就会存在一天。” “想要逼对方就范,说白了,还是只能用人来换。” “但用来换的人,不能是我们已经抓捕的罪犯,也不能是其他的重要和关键人物----我的意思是,最好现抓。” “明白了。” 陈果微微点头,随后继续问道: “从哪里抓?也从海上?” “具体细节我就没办法发表意见了----但我要说,不能是抓间谍。” “这里没有其他人,我也不跟你藏着掖着了,他们抓的是无辜者,所以,我们也得抓无辜者。” “这听上去比较.......恶毒,但确实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好,我会考虑。你跟直属上级沟通过了吗?” “沟通过了,已经拿到授权了,意见一致。” “那就没问题了,我去汇报吧。不过,最终的方案可能并不会完全参照你的建议,但思路上,应该是不会有太大变动的.......” ...... 另一边,高雄。 林显海跟自己的船员一起,已经被带到高雄三天了。 而在这三天的时间里,他一直都被关在这一间简陋、狭窄、潮湿的“公寓”里,别说洗澡了,就连上厕所,也都是带着手铐和眼罩出门。 这种情况让冷静下来的林显海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实话实说,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奉公守法的良好市民,在子承父业跑船之前,在年少无知的那段日子,他因为打架斗殴进过好几次局子。 而他最熟悉的,就是办案人员“磨锐气”的套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