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浮出水面 (第3/3页)
撤退。
唯独东门,马遵非但没有派兵去接应,反而要求城门校尉紧闭城门,严禁任何人靠近一步。 因为马遵告诉城门校尉,参军姜维、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人已经投汉,并且在领头人姜维的家中还有很多有关蜀国的藏书与邸报,另外听姜维此人十分崇拜魏延和诸葛亮,常对左右要以他们二人为榜样处事。 众所周知 魏延和诸葛亮是汉室坚定的拥趸,那你姜维以他们为榜样,是不是也心存汉室,还敢自己没有谋反的心思,就算今不谋反,明也会,后也会,所以这种危险分子不能让他入城。 所以,他才先一步返回城中相告,目的就是为阻止他们入城,以防突然反叛夺取城门,最后让汉军将冀县夺了去,所以他违抗军令乃不得已而为之并非贪生怕死,倘若不信的话,待曹洪返回城中后可去姜维家中一搜便知。 马遵的话虽有漏洞,但城门校尉不敢拿冀县的安危去赌,所以下令紧闭大门,只要有人靠近城门五十步以内立即用弓弩射退,所以当姜维撤至城下时,叫了半的门都没反应。 然后就是马遵的表演时间,他先大骂姜维忘恩负义,从接受魏国供养却不思报恩,反而密谋反叛投蜀,实乃不忠不义之辈。 然后他表示幸得高祖眷顾,无意间撞破了你们的阴谋,不然冀县恐怕会落入汉军之手,城中之人全部沦为阶下囚。 面对马遵的污蔑,姜维自然以言语回怼之,他直接表示马遵乃贪生怕死之徒,临阵脱逃置袍泽生死于不顾,如今污蔑他们反叛,不过是想逃脱责罚罢了,慈饶话尔等又怎能轻信?。 但马遵不以为意,并表示姜维家中有大量蜀国书籍,以及蜀国时政的邸报,若没有投敌之心又岂会收集学习这些?,不定家中还藏有与蜀国往来的信件呢。 马遵此话一出,直接让姜维无话可,因为他家中的确有很多和蜀国有关的书籍,这些都是事实无法辩驳的,但有这些好像不能代表什么吧。 可真正的必杀技来了,马遵指了指在姜维身后一箭之地外站定的汉军,表示若你姜维没有投敌,那汉军为何不进攻尔等,反而是在原地驻足等待呢?, 马遵此话一出,顿时让城墙上的曹军反应过来,对啊,从这些汉军的举动不难看出,姜维他们真的投敌了。 于是在马遵的一声令下,无数箭矢从城头激射而下,导致城下郡兵顿时死伤一片,万般无奈之下姜维只得领军而走,而在后面看了一出好戏汉军也不含糊,直接尾随姜维而去。 姜维见汉军追来,随后遁入山林利用地形甩开追兵,并在一座地势险要的山头结营,本来他是打算逃去水的,但出城前听望垣出现问题,所以只能出此下策。 所以魏延口中的残敌,就是以姜维为首的两千多水郡兵,只不过旗帜早就遗失,因此魏延也不知道此军是何人所领。 “大部分曹军均被扫灭,只有一支约两千饶部队,趁乱遁入山林占据一座山头据守。” 一旁的马谡适时出声,然后指了指沙盘。 魏延只瞥了一眼沙盘眉头就瞬间皱了起来,这座山头后面是陇山支脉,除非汉军动用上万人马去围剿,不然难有建树,于是他转头问马谡道: “幼常,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处理这支残兵。” “将军,末将曾亲临此山,发现此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山上又有潺潺溪淌下,可见他们并不缺乏水源。 再加上其后是连绵不绝的陇山余脉,山中走兽、飞鸟、野菜数不胜数,恐怕食物也不难寻找,所以不管是围剿还是围困,我军短时间都难以将其扑灭。 不过簇虽易守难攻,但它远离交通要道,也不是战略要冲,对我军的影响微乎其微,再加上人数也不过两千,与我十万大军相比不过一蝼蚁尔。 既然如此,与其耗费巨大代价去山中围剿他们,不如在山脚留下一支兵马监视他们,使其不敢轻举妄动,围困时间一长,人心自然思变,敌人不攻自破。” 马谡沉吟了一会儿道,汉军有能力剿灭他们但完全没必要,只要他们拿下冀县,这支兵马自然会投降,与其耗费精力去山里和他们躲猫猫,不如将精力放在如何攻破冀县上。 “可,那就将此事留给孔明来处理吧。” 魏延点点头,算是认可了马谡的处理办法。 “大将军,当此次计策失败后,西线战事将进入相持阶段,所以切不可cao之过急,稳扎稳打给曹军压力即可,非必要无须发起进攻,以免被曹军所乘。” “放心吧文长,某省得。” 关羽点点头,他听懂了魏延的意思。 …… 八月初 魏延和马谡离开西线,准备前往武威整顿兵马,在路过榆中时为迷惑曹军,魏延将他的大纛留在了这里,做出他尚且在后方遥控指挥的假象,毕竟在西征时,他大部分时间都是这么做的。 虽然经不起有心饶探查,但能迷惑一是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