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魏延不一样_第一百五十四章 稽查不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四章 稽查不法 (第3/3页)

列举了,毕竟文臣武将不是淮泗人,就是江东人,要是不会水战恐怕会被旁人笑死。

    季汉懂水战的人不少,除了关羽、黄忠精通外,还有张飞、赵云等,不定诸葛亮都略懂一二,但魏延是真不懂。

    很尴尬的是,以上的人都抽不开身,关羽驻南郡要保卫长江水道的安全,若要顾及汉水水师,恐怕有力不逮。

    所以魏延很苦恼,一边想要组建一支水师,一边又怕水师所托非人,一时不察致使全军覆没,毕竟要深入曹军后方作战,一步踏错满盘皆输。

    “呵呵,文长若只为此三事,那大可不必奔波千里去,亮途径江州时可代文长处理,而亮这里有一人刚好满足要求,不知文长可愿采纳否。”

    诸葛亮轻挥羽扇,一脸笑呵呵的到。

    “孔明先生还请速言,在下为此事已忧虑月余,若再不得良将,恐怕在下只能将此事搁置。”

    这话魏延倒没撒谎,若没有合适的水军都督,他真的不会组建水师,毕竟一支万余饶水师,至少可以养几万步卒,万一不慎全军覆没,对本就不富裕的季汉来,无异于是雪上加霜。

    “当年赤壁之战,曹cao结铁索连环有此人一丝功劳,再加上亮与此人乃旧识,时常谈论下大事,在水战上也有独到的见解,而在水军兵棋推演上,亮不如他多矣!。”

    “下间竟有能胜过孔明者,不知是哪位高才,现居何处?。”

    刘备冷不丁的插了一句话,脸上有急切,又有一丝兴奋。

    看着刘备一脸兴奋,三人互相对视一眼,得,咱们主公还真把他给忘了。

    “主公谬赞了,下间能胜过亮者不知凡几,单单文长、孝直就胜过亮多矣。

    至于亮口中之人,此刻正在主公麾下效力,目前在陇西地区为主公督使一郡。”

    “可是士元乎?”

    “正是”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刘备老脸一红,他当初心里是有怨气的,庞统虽然没做错什么,但张飞可是他三弟啊,心里终究是有疙瘩,后来返回成都的事又太多,一来二去就把这事给忘了。

    后因进位汉中王事务繁忙,除开几个重要人物外,其余的都是许靖、简雍、孙乾等在拟定名单,他们自然知道张飞的事,也估摸着刘备心中有疙瘩,这才导致今这种情况发生。

    看刘备的表情,今若果不是诸葛亮提起,若无意外的话,恐怕要等到魏延北上时才会启用庞统。

    庞统也是苦命人,先投孙权被弃用,后投刘备又被弃用,若不是与曹cao有大仇,不定一怒之下真有可能投曹cao,不过事出有因,相信他也能料到今这种局面。

    “哎,是孤对不起士元,是孤因私废公啊!”

    刘备想起在荆州时和庞统坐而论道,共同谈论下大事,再想起两人此刻的境遇,遂一脸惭愧的道。

    士元,我对不起你啊!

    “文长,你看孔明之言如何,让士元为水师都督,负责组建上庸水师。”

    刘备定了定神到,所幸有诸葛亮在,此时幡然悔悟为时不晚。

    “主公英明,可让士元以南中水师为基础,再募集万人组成上庸水师,全军两万余人,至于由荆州管辖还是益州管辖,此事可由局势而定。

    不过上庸补给困难,目前已有两万余人驻上庸,若士元在领水师前往,兵力将达到四万余,恐怕对后勤补给不利。

    依臣之见,可让护军将军邓贤领步卒万余从上庸郡撤退,并在奉节、秭归一线驻扎训练,既能保二州出入口之安全,也可作为预备队支援上庸,可谓一举多得。”

    庞统领上庸水师他没意见,虽然不知道庞统水战能力如何,但能得到诸葛亮的认可,总得有几把刷子吧。

    至于让邓贤驻守奉节、秭归有大用,一旦时机出现,相信会给某些人一个惊喜的。

    “还是文长考虑得周全,那此事就这么定了,上庸水军都督将由士元担任。”

    刘备直接拍板,这意味着被闲置一年有余的庞统,在诸葛亮的举荐下重新被启用,再一次走上历史舞台,相信有过几次大起大落的经历,庞统会变得更加完美。

    随后众人讨论了财政事宜,并决定在建安二十二年,正式成立大汉财政署,下辖负责发行货币的银行,以及负责铸币的铸币所,财政署的成立,将宣告铸币权与皇权初步分离。

    同时,银行也会发行金币,银币,并宣布所有大钱作废,使用大钱交易者违法,金币、银币和五铢钱兑换比例为:

    :1000:1

    ……

    一场会议有开始就有结束,商议完财政之事后,众人正准备离去时,刘备突然道:

    “文长,这是甄家家主甄尧送来的信,他让孤转交给甄夫人,既然你在此,孤就懒得麻烦夫人了。”

    刘备表情有些奇怪,让众人大感好奇,不过此乃魏延家事他们不好多问。

    “诺”

    魏延接过信直接揣入怀中,对于甄尧知道甄宓的下落他一点都不奇怪,毕竟王芝都被刘备拜安南将军了,甄宓能出事才有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