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一刀切绝对是不行的 (第3/3页)
粉碎!如果南京守不住,那其他城市就更守不住了,他们就算想迁都也没地方歼!
迁都的主意行不通,阮大铖打算打退堂鼓了,可偏偏孙元化并不打算让他这么轻松的脱身,这位兵部尚书面带杀气,向朱以海一拱手道:“陛下,阮大铖贪生怕死,尚未看到敌军的影子便先打了退堂鼓,迁都之言大伤民心士气!臣请乞斩此獠,以震慑那些贪生怕死的宵,振奋军心!” 阮大铖心里骂翻,老子不过是想保住命而已,没必要下死手吧?如果老子要是有你孙元化这样的关系,老子也可以站着话不腰疼。 不过,南明的政治制度跟原来一样,哪怕作为内阁次辅,有大臣弹劾,那也需要自辩,只不过,孙元化其实非常痛恨阮大钺,因为他本来不想当这个什么兵部尚书,什么南直隶现在改称直隶总督,因为他早就想着前往辽东,投靠在程世杰麾下。 程世杰虽然是他的门人出身,可问题是,他的老师在去年冬没有坚持下去,已经去世了,没有老师徐光启的回护,他与程世杰的关系并不像外人所看的那样亲密,现在若是兵不血刃弄倒阮大钺,想必程世杰肯定会开心的。 于是,孙元化语出如刀,双方唇枪舌剑展开激烈的交锋,孙元化仿佛就成了南明朝廷之中,程世杰的代言人,看着孙元化出头,马上跟进,孙元化这才发现,自己居然在南明朝廷中拥有这么高的号召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被卷了进来,大家就当着皇帝和首辅的面,吵了个不可开交,当然,他们争吵的内容跟当前的形势没有任何关系,自然也就别指望他们能吵出什么可以化解当前危局的主意来了。 即便到了随时可能身死国灭、悬首京师的境地,东林党那疯狂作死、内斗无下限的本性仍然是改不掉,只要一有机会必想尽办法斗。 朱以海冷眼看着这帮所谓的臣子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在自己面前吵得面红耳赤,发自内心的想哭。 被人家硬逼着当这个皇帝本来就够悲催了,还摊上了这么一帮热爱作死的大臣们,我的老爷,你还能更狠一点吗?他望向周延儒,这位好歹也是南京朝廷的首辅呢,好歹出来管管吧? 然而,周延儒却一脸恳求的看着他,似有让他开口制止争吵之意,尽管他是东林复社领袖张溥的老师,可是东林党似乎并不买他的账,他根本就管不住这帮节cao掉尽、御敌无方内斗有术的家伙,只能寄望于皇帝能发挥点作用了。 好歹你老人家也是子,话总该比我管用的,你就开一次金口阻止他们吧! 四目相视,有那么一瞬间,君臣之间竟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风水问题,这两千多年来,但凡是在南京定都的政权,都大多热爱作死,东晋在南京建立都城的政权,而这个政权简直就是作死界的祖师爷,作死到所有有能力的大臣都恨不得亲自带兵打进南京。 当时叫建康来着,前有大将军王敦之乱,后有苏峻之乱,皇帝被生生吓死,也足够奇葩了吧?篡晋自立的刘宋同样是作死无下限,开国君主刘裕还算英明之君,儿子刘义隆就差了一大截,再往后就不能看了。 接着是南梁,为了一个萧渊明生生整出了侯景之乱,把一个人烟稠密经济发达的江南给整得田园荒芜,千里无人烟;随后是后陈,“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就是这个它了。 然后一直到南明朝廷,终于达到了作死的最高境界:淮河两岸就是的几十万民兵,当然,这些民兵比虎狼之师还要虎狼,他们恨不得马上南下,事实上,程世杰不用调动精锐部队南下,只需要给宋献策一道命令,宋献策随时随时可以在江淮再拉起二三十万人马。 就在枪都要快顶在脑门子上了,南明这边还在内斗不断,大肆排斥异己,甚至为了一己之私能整出十几万大军夷平自家军事重镇这等匪夷所思的事情来,着实让下看得目瞪口呆! 翻翻历史不难看出,南京这座城市真的不适合充当都城,在这里建都,肯定要出大问题。 当然,程世杰并没有南下,他现在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展开地改,只有完成土改,北直隶和整个北方才能转变为他的助力,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是要出大问题的。 可问题是,程世杰面临的问题难度可不,首先是程世杰现在是大明的摄政王监国,他必须承认大明的一切,可以改变,但是不能完全推翻。 就像土地问题,尽管开国时期,大明洪武皇帝已经分了田,可是人与人不同,同样是一个村的种地,一样的气,可问题是,有的人种的地却比别人好,每亩多收一斗,积少成多,也会慢慢发家致富。 一刀切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