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 生命之源-第六百一十八章 薄弱 (第3/4页)
嘴’。 从生物胚胎时就能观察这种‘区分’,总共两张嘴,胚胎时期第一张嘴用来进食的就是昆虫、节肢类,名为原口动物,第一张嘴用来排泄的便是嵴椎类,名为后口动物。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 相比于人类称霸地球的几十万年来,当初人类的老祖宗被昆虫的祖宗当点心吃了几亿年。 先是第一个进化出眼睛的奇虾是原口,吃了老祖宗四千万年。 再之后进化出浑身外骨骼的第二任霸主三叶虫也是原口,吃了老祖宗一亿年。 节肢动物祖先的第三任霸主海蝎子,也是原口,第四任进化出了能够破甲的喙的房角石还是原口,当初一步领先的进化,直接为原口生物积累了几亿年的长期优势。 也就好在原口生物实在太强了,各种竞争大多数都是它们内部进行,让人类老祖苟延残喘了下来,点亮了各种逃生天赋。 其中有一个分支就选择了不断进化神经系统,强化灵敏度,并进化出嵴椎,强化神经控制,点开了新的科技树。 所以在二叠纪到三叠纪期间环境巨变引发的生物大灭绝,将所有优势都全部重置后,人类的祖先才终于翻身了。 也就是大灭绝后重新开始点科技,才让人类老祖点出了髓鞘,神经传递速度从每秒2米提升到了每秒100米,这才算是拥有了后续的未来。 恐龙,髓鞘,眼睛,后口,多细胞,单细胞,古菌…… 一时间,王易似乎是追寻历史,找到了基因中属于古菌时期所留下的史诗点缀。 无意义的片段,没有半点功效,转录时都会被rna修剪剔除,但…… 这是一种记载,一种历史的记录…… 但可惜,目前来说所能够追朔的信息,也就是到此为止了。 再向上,似乎是有信息,但却因为没有参照已经找不到源头。 还缺少着最后一块拼图来作为锚点。 “真的是遗憾啊,明明只差一点点……” 王易睁开了双眸,此时眼中则是散发着璀璨耀眼的金色光辉,宛如神只! “老板,这一篇论文可能会对你有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诺贝尔奖,虽然有点老,但好像应该正好应对你的问题。” 在王易已经恢复过来后,林诗琴才是又摸出了一篇找到的论文,这是一篇算起来比较老的论文了,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 可这篇论文却是让王易眼中一亮,诺贝尔奖得主? 原来自己一直都走进死胡同了,原来一直都拥有着一种答桉! 在这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眼里,细胞核的dna将信息传给rna,再由rna利用细胞器制造各种蛋白质本身过程有些‘多余’。 总觉得多出一个rna环节有点怪怪的。 所以进行了一些相关实验。 靠着一种四膜虫的单细胞生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四膜虫有一段没啥用的dna序列,在rna转录出来后会被自己很快剪切掉,然后再拼起来。 按照实验者的认知,应该是有一种蛋白质能识别这段无用序列然后完成剪切和缝合工作。 随后便开始了自身的实验,将四膜虫体内提取出来的所有蛋白质和一段没有被剪切的rna分子放在一起,不断的排除掉不参与剪切过程的蛋白质,留下的自然是拥有剪切功能的。 就是不断使用‘排除法’强行找。 实验相当顺利,不断的减少着蛋白质的数目。 然而后面他便发现,把所有蛋白质都去掉后,rna还能继续剪切。 也就是说rna既具备着dna储存信息的能力,又拥有着蛋白质催化的能力。 假如因为某种意外,诞生了一种拥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但这种物质在恶劣环境下无法进行自我复制,那将毫无意义,很快也会消失。
所以自我复制被认定为生物的起源。 dna是生命手册,rna抄录,配合蛋白质参与各种反应来实现。 而蛋白质本身又要先有dna这生命手册,形成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 可假如rna分子可以将短链氨基酸连接在一起的话,那似乎所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目前来说,这种假说还并未验证。 这也是一开始被忽视的原因。 可王易又不需要证据。 没办法验证,那就自己来验证好了。 原初锚点,生命之树的起源,万灵之初的先祖…… 第六百一十八章薄弱 凡过必留痕。 一张纸上写的字哪怕是烧掉了,也不会给变写字内容的信息。 只是这内容会以其他的物理方式完成储存。 dna这本记录着人类进化史的手册也是如此。 王易靠着自身外挂的特性,以及目前的信息搜集,不断的一个又一个的找到新的锚点,追朔先祖的足迹追朔着本源。 只是这过程到古菌这新锚点后就有些无以为继了。 直到这新的方向出现。 其实生物的起源之初,是以rna为源完成的与魔力共鸣…… 源头,其实一直都在! 横跨古今,追朔先祖,直到源头。 王易也感受到了自己灵魂所出现的一种升华。 一种与原初的合而唯一! 一时间,王易甚至对于异界的神只都出现了一丝明悟。 或许半神之后的神之路,就是需要回朔本源。 每一次生命的起源都最多只能诞生有限的神明甚至一位神明? 所以后续也需要那生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