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改朝复国  (第2/2页)
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宣布:将天下田改曰王田,以王田代替私田;奴婢改称私属,与王田一样,均不得买卖。其后,改革币制、官制,规定盐铁官营,山川河流收归国有;同时,与民休息。希望从此,国泰民安。    为了弥补财用不足,于是王莽借用周朝之政,实行经济改革,史称五均六筦。并在长安、洛阳、HD、临淄、宛城、成都六个人口大郡施行。又设立了相关部门,称:五均司市师,其下再设置交易丞五人和钱府丞一人。    五均的主要职责有:    1.平均物价,政府直接干预各地商品的交易价格。    2.统一收购,滞销的农副产品,官府根据本价收购,防止商人囤积居奇。    3.政府贷款,百姓有丧礼无钱的,政府会无息借贷三个月,三个月后必须偿还。还有想从事生产经营没有资金的,政府也会贷款,利息是安经营所得的利润的百分之三,每月。还不上贷资的,则罚作戍边徭役。    4.工商开采铜、铁、金、银及龟、贝等贵重物品,必需向政府申请许可,且开采的物品皆由司市钱府以时价收购,实行国家购买。    六筦之令是:酿酒、盐、铁由官府垄断经营。管理征收山林水泽中生产所得税,政府管理货币铸造和发行,官府管理贷款经营,合称六筦。    但由于这些政策只求名目复古,很多都是与实际情况相违背的,而且在推行时手段和方法不正确,在遭到激烈反对后,又企图通过严刑峻法强制推行,使诸侯、公卿直到平民因违反法令而受重罪处罚者不计其数,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比如为推行五均六筦,王莽增加了一些法令:有田不种的,多出三个人的丁税;城中院里哪家没种树的,多收三匹布税;游手好闲不工作的,罚一匹布。其他通过农业,手工业,商业有盈利的,收取利润的十分之一,如果因避税上报财务不实,就没收一年的生产价值。    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管理,贷款,甚至是金融机构,是不是很现代化?说是为了管理国家,为百姓谋福,但这只不过是王莽借着周朝圣制的名义,典型的通过国家政治权力进行经济统制和财富聚敛的政策措施。以政治权力干预cao控社会经济,以政治权力攫取工商业利润。    后果就是破坏了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而底下施政官吏大多假公济私,贪残腐败,使本来就无望的百姓更加民不聊生!又法令繁密,致使民摇手就能触犯禁令。而贫者无以自存,富者无以自保,底层建筑的崩塌,也连带着中层阶级的崩塌,于是相起为盗贼!    王莽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境外政权也采取了一系列错误政策。    他胁迫羌人“献”出青海湖一带的土地设立西海郡,以便与国内已有的北海郡(国)、南海郡、东海郡合起来凑全“四海”。    为了使这块荒地像一个郡,必须强制移民,于是增加了五十条法令,以便增加成千上万的罪犯,满足移民的需要。为了这个西海郡,王莽招来了最初的不满。    他将原本臣服于汉朝的匈奴、高句丽、西域诸国和西南夷等属国统治者由原本的“王”降格为“侯”。    又收回并损毁“匈奴单于玺”,改授予“新匈奴单于玺”;甚至将匈奴单于改为“降奴服于”,高句丽改名“下句丽”;各族因此拒绝臣服新朝。    但王莽自觉府库充实,就想展示自己的威严,又派十二支军队,30万人马,攻打匈奴,因此挑起了平息很久的北方战争!    王莽又主动挑起了无谓的争端,轻率地决定动用武力,不仅导致边境冲突,还使数十万军队长期陷于边疆,无法脱身,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造成边境战乱不绝。    在王莽推行新政时,屡有旱、蝗、瘟疫、黄河决口改道等灾害出现,由于王莽改制不仅没能缓和社会矛盾,反而造成了天下剧烈动荡,国库也耗费殆尽无法拨款赈灾,造成了民众生存难以为继。    因此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时,各地农民纷起,其中形成了赤眉军和绿林军两大军事势力。    女娲说:“王莽很奇怪,政治上很老练,行政上却很幼稚”    神农说:“游戏人吗不尊重历史现实”    文章转移至星空和游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