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朝政混乱  (第2/2页)
为帝,是为汉平帝。    王太后于是下诏,要求朝中公卿推举大司马人选,群臣会意,于是纷纷举荐王莽。    只有前将军何武与左将军公孙禄表示反对。两人于是互相推举对方,以示对王氏外戚专权的不满。    不久后,王太后诏命王莽再任大司马,录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    其后王莽拥立九岁的汉平帝登基,由王莽代理政务,得到朝野的拥戴。    此后王莽的政治野心逐渐暴露。    他开始排斥异己,先是逼迫王政君赶走自己的叔父王立,之后拔擢依附顺从他的人,诛灭触犯怨恨他的人。    王莽知道要维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强化自己在朝中的势力,于是他主动巴结当时著名的儒者大司徒孔光。    孔光是三朝元老,深受王太后和朝野的敬重,但为人胆小怕事,过于谨慎。    王莽于是一边主动接近和拉拢他,引荐他的女婿甄邯担任侍中兼奉车都尉,一边以王太后的名义逼迫孔光为自己宣传造势,利用孔光上奏的影响力充当自己排斥异己的工具。    大义灭亲    于是上奏弹劾何武与公孙禄,将他们免去官职。    后又以各种罪名陆续罢免了中太仆史立、南郡太守毋将隆、泰山太守丁玄、河内太守赵昌等二千石以上的高官,剥夺了高昌侯董武、关内侯张由等的爵位。    与此同时,王莽逐渐培植了自己的党羽,以其堂弟王舜、王邑为腹心,用自己的亲信甄丰、甄邯主管纠察弹劾,平晏管理机要事务。    王莽平时表情严肃一本正经,当想要有所获取利益的时候,只须略微示意,他的党羽就会按他意思纷纷上奏,然后王莽就磕头哭泣,坚决推辞,从而对上以迷惑太后。    王莽想要把他的女儿嫁给皇帝,以巩固自己的权力,上奏说:    “皇帝即位已经三年,还没有皇后,掖庭从嫁的滕妾也还未充足。    过去国家的危难,就是没有继嗣,以及配娶不当引起的,请考论五经,定娶皇后之礼,正十二女之义(周天子有娶十二女之礼,诸侯聘九女,大夫娶三女,士娶二女),以广继嗣,应博采商、周两朝王族后裔,以及周公、孔子的后代,还有在长安的列侯正妻所生女子,在其中遴选皇后。”    事情交给有司,报上备选女子名单,王氏家族女子很多都在备选名单里,太皇太后以为王莽一片至诚,于是下诏说:“王氏家族的女儿,是我的外家,都不要列入备选。”    结果,庶民、诸生、郞吏以上的,每天守着宫门请愿的有一千多人,公卿大夫们则有的前往宫廷之中,有的跪伏于禁门之下,众口一词地说:“安汉公如此盛大的功勋,如今要立皇后,为什么独独排除他的女儿?天下人心该归向哪里?愿得安汉公的女儿为天下之母!”    王莽派遣长史以下官员,分别去开谕请愿的公卿和诸生,而上书请愿的人反而更多。太皇太后不得已,听从公卿们的意见,选择王莽的女儿。    王莽再自明心迹:“希望博采众女!”公卿们力争说:“不应该选拔其他女子,乱了正统!”王莽于是说:“请考察我的女儿。”    王莽担心汉平帝的外戚卫氏家族会瓜分他的权力,于是将汉平帝的母亲卫氏及其一族封到中山国,禁止他们回到京师。    王莽长子王宇怕平帝日后会怨恨报复,因此极力反对此事,但王莽不听。    王宇与其师吴章商议后,想用迷信的方法使王莽改变主意,于是命其妻舅吕宽持血酒撒于王莽的住宅大门,然后想以此为异像,劝说王莽将权力交给卫氏。    但在实行程中被发觉,王莽一怒之下,把儿子王宇逮捕入狱后将其毒杀。然后借此机会诬陷诛杀了外戚卫氏一族,牵连治罪地方上反对自己的豪强,逼杀了敬武公主、梁王刘立等朝中政敌。事件中被杀者数以百计,海内震动。    王莽为了消除负面影响,又令人把此事宣传为王莽“大义灭亲、奉公忘私”的壮举,甚至写成赞颂文章分发各地,让官吏百姓都能背诵这些文章,然后登记入官府档案,把这些文章当作《孝经》一样来教导世人。    文章转移至星空和游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